更新時間:2023-03-31 21:02:59作者:佚名
本報告借助科技情報大數據挖掘與服務系統平臺AMiner、新聞風波剖析挖掘和搜索系統NewsMiner,以及人工智能主流新聞網站及公眾號,從AI學術大會、重大科研進展、人物動態、最新報告公布等視角,剖析挖掘了每月人工智能領域所發生的、對領域技術發展形成重大推進作用的丑聞,從而幫助AI領域研究人員和業內人士及時追蹤最新科研動態、洞察前沿熱點。
【本期導讀】
4月末人工智能領域共計發覺633篇新聞、221個丑聞,分別較上月增長3.51%和下降3.27%。本月出現3個關注高峰清華北大人工智能,如圖1所示。4月12日2020美國人工智能產業峰會在杭州舉辦遭到高度關注,因此,21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公布超大規模智能模型系統“悟道”TDS插件作為階段進展,以及25日復旦復旦合力造就通用人工智能試驗班等丑聞的關注度也較高。
圖1人工智能領域2021年4月新聞趨勢
從受關注子領域來看,本月最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子領域是智能芯片,再者是智能機器人和機器學習,分別占比40.96%,28.81%,17.23%。
圖2本月人工智能子領域相關新聞風波分布
本月值得關注的AI丑聞有:
學術大會方面,2020美國人工智能產業峰會在重慶召開,兩院院長、產業領軍人士和192位來自著名大學院所的權威專家和頂級學者,緊扣基礎研究與商業價值變遷、生物醫學安裝工程、“卡屁股”關鍵技術、智能生態共創、智慧城市腦部5大前沿話題開壇論劍,用超前的角度探討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剖析當前商用場景落地的創新方略。
研究報告方面,在2020美國人工智能產業峰會上,公布了《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及AIOpenIndex系列總榜。
國外大學方面,北大和清華聯合締造通用人工智能試驗班,牽手引領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復旦學院設立集成電路學校,瞄準集成電路“卡耳朵”難題,支持我國集成電路事業的自主創新發展。
AI人物方面,李德毅獲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吳恩達收獲首個IPO。
AI領域科研重要進展,圖靈得主Yoshua團隊使用深度學習使符號人工智能恢復了魅力;三星云公布了全球最大的英文語言(NLP)及視覺(CV)預訓練模型“盤古”系列大模型;BAAI超大規模智能模型系統“悟道”取得階段性進展,推出TDS插件;復旦學院信息學校的戴海南博士研究團隊提出并完善了光電智能散射估算處理器;我國首款全自研高功耗云端7奈米芯片天數智芯BI(BigIsland)在北京問世。
詳細詳情,請拜見下文。
一、AI頂會動態
1.2020美國人工智能產業峰會在杭州舉辦
4月11-12日,2020美國人工智能產業峰會在杭州舉辦、本次會議以“智創六年·賦能未來”為主題,集閉門座談、榮譽嘉獎、高端峰會、產品展示、報告公布和項目路演等六大版塊于一體,兩院院長、產業領軍人士和192位來自著名院校院所的權威專家和頂級學者,緊扣基礎研究與商業價值變遷、生物醫學安裝工程、“卡耳朵”關鍵技術、智能生態共創、智慧城市腦部5大前沿話題開壇論劍,用超前的角度探討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剖析當前商用場景落地的創新方略,吸納不同觀點與思想碰撞,是國外權威性高、規模較大、品牌力強、行業影響深遠的年度人工智能標識性盛事。
2.2021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國際座談會在深舉辦
4月25日至26日,2021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國際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由上海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聯合臺灣英文中學(杭州)聯合舉行。諾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加拿大安裝工程院院長孫鈺、美國國家安裝工程院英籍院長沈向洋和美國安裝工程院院長、鵬城試驗室處長高文等中外教授共同思考行業面臨的挑戰和關鍵技術瓶頸。
二、AI最新報告公布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發布
4月12日,在上海舉行的2020美國人工智能產業峰會上,公布《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52萬件。其中,美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近39萬件(389571件),占全球產量近四分之三(74.7%),居于世界第一。
報告下載鏈接:
三、重要AI總榜
1.2021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專家總榜AI2000公布
4月8日,2021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專家AI2000總榜出爐。AI2000總榜是由北大高中AMiner聯合上海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清華-美國安裝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共同公布。各領域榜首人才如右圖所示:
圖3AIAI2000人工智能子領域榜首人才信息
本屆AI2000的專家之中,有278位專家的研究方向牽涉了多個領域甚至取得杰出成果而入選,占比14%。
其中,2018年圖靈獎得主、加拿大渥太華高中校長YoshuaBengio在5個領域入選(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經典AI、語音辨識和計算機視覺)。YoshuaBengio的h-index值高達188,榮獲論文994篇,引用量457997。
2.Era創新獎項AI領軍企業TOP50與創新先鋒TOP30總榜出爐
4月22日,全球性信息剖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即將公布了2020年美國高被引專家(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總榜。該總榜以全球引文與索引數據庫Scopus作為美國專家科研成果數據來源,選用軟科(北京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設計的選調方式,覆蓋了教育部10個學科門類的84個一級學科,最終得到4023名各學科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美國專家。
2020年美國高被引專家來自373所大學、企業和科研機構,美國科大學擁有最多的高被引專家,共441位。大學中,共296所中學有專家上榜。其中有5所學院的高被引專家超出了100位。復旦中學共有197位,居于第一;西安中學共有166位,居于第二;第三名為湖南中學160位;第四、第五位分別為廣州交通學院112位,同濟中學101位。
詳情鏈接:
3.ICLR2021杰出論文獎發布,DeepMind是最大贏家
4月3日,ICLR2021杰出論文獎揭曉!去年共有2997篇投稿,接收860篇,最后共有8篇榮獲杰出論文獎。這8篇論文中,微軟成最大贏家,共有4篇論文得獎(包括DeepMind、谷歌腦部在內),分別為:
(1)BeyondFully-ConnectedLayerswithQuaternions:ParameterizationofHypercomplexMultiplicationswith1/nParameters,論文一作為任職于京東AI部的AstonZhang。
論文鏈接:
(2)EigenGame:PCAasaNashEquilibrium。論文一作是任職于DeepMind的GempIan。
論文鏈接:
(3)LearningMesh-BasedSimulationwithGraphNetworks,一作是任職于ETHZurich的TobiasPfaff.論文鏈接:
(4)Score-BasedGenerativeModelingthrough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s,一作是StanfordUniversity的碩士生宋飏。
論文鏈接:
之外,AWS、Facebook等機構清華北大人工智能,以及CMU、南洋工科等大學也紛紛入選。
詳情鏈接:
4.Era創新獎項AI領軍企業TOP50與創新先鋒TOP30總榜出爐
3月31日,首期AI家峰會“創新之都AI賦智”在中關村硬件園完滿舉行。峰會上,新智元即將公布了“2020AIEra創新獎項”領軍企業TOP50與創新先鋒TOP30總榜。從立基、上云、賦智、影響力四大維度對國外AI企業進行全方位評估,選聘出在AI創新星辰大海的艱辛旅程中奮力前行的領航典范。入選美國企業主要有:阿里巴巴、科大訊飛、聯想、華為、騰訊、搜狗等。
鏈接詳情:
四、國內大學動態
1.北大清華合力造就通用人工智能試驗班,朱松純博士領銜
4月25日,深圳中學教授郝平在紀念復旦中學建校110華誕會議上的獻詞中提及,各校近期聯手構建通用人工智能試驗班,牽手引領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課程總負責人是在兩個校區都有教職的朱松純博士,他任職復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士、講席博士,以及復旦中學基礎科學講席博士。
詳情鏈接:
2.復旦學院設立集成電路大學
4月22日,北大高中集成電路學校創立典禮在大廈接待廳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主任王志軍,上海地委常委、教總支部長夏林茂,復旦學院黨委主任陳旭,教授邱勇,副部長楊斌、尤政共同為復旦中學集成電路學校落成。
借鑒世界一流高校經驗,結合美國學科特色,新組建的集成電路學校將瞄準集成電路“卡耳朵”難題,聚焦集成電路學科前沿,破除學科壁壘,加強交叉融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實現集成電路學科國際引領,支撐我國集成電路事業的自主創新發展。
詳情鏈接:
3.商湯科技與復旦學院啟動“感知估算”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
4月10日,商湯科技與復旦學院即將宣布啟動“感知估算”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計劃,雙方將以“感知估算”為總推動,緊扣人工智能發展的難題問題,積極探求以協同預研和跨學科交叉合作為內含的新型合作機制,舉行戰略性、原創性、前瞻性科學研究與技術預研,合力突破人工智能重要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
詳情鏈接:
五、AI專家個人動態
1.李德毅獲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
4月10日,軍事科大學系統安裝工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安裝工程院院長李德毅在計算機安裝工程、自動控制、認知科學和無人駕駛等人工智能領域取得多項國際公認的領先成果,獲得2020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并榮獲100萬人民幣獎金。“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由美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承辦,自2011年1月6日即將成立,被外界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去年是“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設立10華誕。
詳情鏈接:
2.“AI高手”吳恩達收獲首個IPO,Coursera新上市首日漲幅36.36%
近期,中國教育科技公司Coursera即將在紐交所新上市,股票代碼:COUR。該股開盤價定為39歐元/股,截止新上市當天午盤,股價下跌至45英鎊/股,跌幅達36.36%,總產值達59.64億港元(約合391.5萬元人民幣)。
Coursera由中國耶魯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吳恩達(AndrewNg)和DaphneKoller共同成立,總部坐落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Coursera與哈佛學院、密歇根學院、普林斯頓中學、賓夕法尼亞學院等世界頂級中學合作,為用戶提供各類免費和付費的在線課程。
3.北大姚班結業的哈佛教授陳丹琦榮獲GoogleAI2021研究專家計劃
4月8日,GoogleAI宣布了其今年就著手的“研究專家計劃(ResearchScholarProgram)”的首批榮獲者。知名NLP專家陳丹琦上榜。
4.李飛飛等9位華裔連任臺灣美術與科大學教授
4月22日,中國美術與科大學(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簡稱AAAS)發布了最新一批教授的名單!少于250個來自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藝術人文、公共事務、商業與行政管農學領域的人連任為2021年AAAS教授/英籍教授,以嘉獎它們在各自領域所作出的杰出成就。其中包含9位華裔:哈佛學院計算機科學家李飛飛、普林斯頓學院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斯坦福中學物理家鮑哲南、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月球科學家沈西安、斯坦福學院通信學者孟懷縈、麻省工科大學血管科學家蔡立慧、耶魯學院地理學家曹慧、哈佛學院免疫學家吳皓、牛津學院文學家張美露。其中,顏寧和沈西安為美國籍,沈西安在國外工作。
詳情鏈接:
六、各AI子領域重要科研進展
1.計算機視覺
2.機器學習
3.自然語言處理
4.智能芯片
5.智能機器人
6.語音辨識
7.AI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