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29 18:05:32作者:佚名
從教育部今年公布的高校名單來看,北京市共有25所高職院校。聚焦職教查看各校簡介發現,其中共有17所學校曾經的名字與如今不同。
北京的職校建設出現過兩個高峰。第一個是在50年代。這與新中國的“一五計劃”基本任務中,以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要目標的時代背景相契合,涌現出北京煤炭工業學校、華北第四工業學校、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等一批技能型學校。
第二個高峰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為貫徹落實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北京的職校類型更加多元,覆蓋了經濟建設的眾多社會需求和職能轉變,建設了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北京市勞動管理干部學院、中華社會大學、北京培黎職業大學等符合時代背景的院校。
在北京的眾多職校中,有兩所學校顯得非常特殊,其校名是從“中字頭”更名而來的——
1. 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民辦),前身為中國科技經營管理大學,
2. 北京網絡職業學院(民辦),前身為中國信息大學。
早在1985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最初提出了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的思想。1990年代初,國家即開始了這方面工作的探索。1994年、1995年、1996年,原國家教委召開了3次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座談會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錄取分線數,規范地提出了在實踐中形成的五種改革形式,即“共建”、“合作”、“合并”、“協作”和“劃轉”。199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教委《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著重抓好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其目標是,爭取到2000年或稍長一點時間,基本形成舉辦者、管理者和辦學者職責分明,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經費投入,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兩級管理、分工負責,以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為主,條塊有機結合的體制框架。因此,上述兩所學校,也在大的時代背景下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錄取分線數,更名為職業學院。
如今,面臨著職業院校新一輪的升級換代,北京的高職院校又將迎來新的機遇,后期誰會率先在職業本科大學創建的過程中拔得頭籌?你更看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