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8 17:23:13作者:佚名
大力加強歷史研究中的理論創新
加強理論創新是把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必然要求,更是當下許多學者共同呼吁的問題。歷史研究中的理論是對一種歷史現象或對某一歷史時段的恰當概括,由于達到本質認識而對具體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國史學要在新時代譜新篇,應將理論創新擺在重要位置,以理論創新體現我國史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在研究中國歷史時已經提出不少理論主張,對研究工作產生了重要指導作用。譬如,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歷史文化認同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地區不平衡性和廣大邊疆地區封建化進程、大宋史觀和新“宋學”觀、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早期工業化等,這些理論主張足以說明我們在理論創新上有很好的勢頭。一種理論的形成又需要有不斷提升、完善的過程。舉例來說,上世紀50年代,我國史學界提出“資本主義萌芽”的觀點,引起熱烈討論,成為史學界“五朵金花”之一,并對明清經濟史研究起到明顯促進作用。此后,曾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資本主義萌芽”的觀點將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城市繁榮、手工業發達的現象拔高了。在學術上,一種理論觀點遭到批評不足為奇,不能因此而不敢進行理論創新。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的“江南地區早期工業化”觀點,雖然比“資本主義萌芽”觀點探討的范圍更廣、時段更長,但同樣是指明代后期及其以后江南地區商業活躍、商品經濟發達,較之傳統社會已有了新的經濟因素。這說明“資本主義萌芽”這一觀點是對客觀存在的歷史現象的一種概括,具有理論創新價值。至于如何定名、如何恰當評價,則可以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加強理論創新應汲取我國傳統史學在歷史理論方面的寶貴思想。我國傳統史學高度發達中國通史古代史的朝代順序,包含著古代史家觀察歷史所形成的深邃智慧,可以給我們帶來寶貴啟示,值得深入挖掘,進行創造性闡釋,形成融通古今和中西的理論新概括。
不斷拓展和深化一些領域的研究
既擁有極其豐富的傳世典籍,又擁有大量出土史料,這是我們研究中國歷史的最大優勢。我們既要善于挖掘新史料中國通史古代史的朝代順序,也要善于用好已有史料,不斷拓展和深化一些領域的研究,使人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更為深入。
新史料能帶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者們利用新史料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比如,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學者們利用豐富的出土簡牘史料,在研究古代事件、官制、賦役、鄉里、律令、土地關系、交通、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新成果。利用敦煌文獻、吐魯番文書以及多種古文書,也收獲大量學術成果。同時,學者們對大量傳世典籍進行深入闡釋,相繼拓展和深化了中國古代歷史理論、古代史學思想、歷史編纂學、歷史文獻學、經史關系等領域的研究,成績斐然,方興未艾。利用好傳世典籍和出土史料,史學還有很多領域可以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比如,公羊學說就是一個可以拓展的研究領域。儒家公羊學說曾經在思想領域和政治領域扮演過重要角色。公羊學說在西漢時期曾經盛行于世,不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就很難深入理解西漢時期的思想和政治。東漢以后,公羊學說消沉了1000多年,到了晚清民族危機嚴重之時又再度“復興”。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更是把它與西方政治學說糅合,變成倡導變法維新的思想綱領。我們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對公羊學說進行系統剖析、總結,發揮其促進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當代價值。類似公羊學說這樣值得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的研究領域還有很多。我們要大力挖掘新的史料,充分利用已有史料,不斷深化對中國歷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