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28 12:49:32作者:admin2
一位一線數學老師復學后對于復習所做的那些事:用圖導知識構思維,用計算扎實基本功,用檢測查漏補缺看到這個問題,頓時產生共鳴,因為這正是我前些天的經歷。我們是4月26日復學的,一直到5月22日,剛好四周整,在這四周里,我一直未上網課結束后剩下為數不多的新課,全部都在有條不紊地復習著。
我所任教的是小學三年級數學,我們自2月10日開啟網課之后,一直在區教研中心的統一安排下進行線上新課教學,進度也比較快,本學期的7個單元將近完成了6個單元的教學,但是這個過程中,線上只教學新授課,練習課和復習課全部跳過,所以復學后的問題重重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復學后,我不急不躁,放慢腳步試圖全面的整理和回顧,爭取不落下一個知識點。我自認為,四周前和四周后,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四周后我最大的體會便是:線上教學始終代替不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老師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教學質量明顯地擺在了我們眼前!
具體過程我大致是這樣做的,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整理與復習:
第一,通過教材給予學生回顧單元內各知識點的時間,然后師生一起概括整理各知識板塊,層層細化,通過舉例來理解重難點,化解易錯點,進而整理成“思維導圖式”板書。
這樣的課堂教學既能幫助學生把知識串成鏈,形成知識體系,更能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捕捉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查漏補缺。
第二,知識導在前,練習做在后。練習的好處是能夠讓自己看得見到底是不會還是似懂非懂,還是一些答題習慣不好而導致產生問題。
通過明確原因,這樣我們就能對癥下藥,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了。
第三,學生在自己的理解基礎上,獨立整理思維導圖。
這樣的作業我一般都安排在周末,學生可以有充分地思考和回顧的時間。
隨著一個個單元思維導圖的成品誕生于學生之手,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天天,把書讀厚;又一天天,把書讀薄。孩子們既能用圖導知識,更能用圖建構思維了。
第四,最后再進行單元檢測,檢測就像是我們體檢一樣,再一次對全身檢查一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五,在這個復習的全過程,我還堅持每天做著一件打卡的事情: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每天打卡4或5題計算題,量少但很貴,總分100分,錯了可想而知扣幾分。
學生一會因為題量少而欣喜,幾分鐘的事情,一個字快!二會因為分值貴,更細心,一個多月下來,正確率明顯提高了許多。我想這對于提高分值是非常有幫助的,感興趣的話,老師或家長都可以借鑒~
以上是我昨為一位一線數學老師在復學后對于復習所做的那些事,歡迎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更歡迎關注我,成為有緣人,謝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