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3-02 20:02:13作者:佚名
2003年第一次從福建省南平城區抵達支教地仁壽縣三鍋小學,劉傳忠坐了8個小時的車,“蜀道難”在那位湖南女子兒的心里有了詳細的面容。他從未細想,由于選擇了當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自己的青春融入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項驚天動地的偉業”——西部大開發之中。
2000年開始施行的東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世紀之交做出的重大決策。學者評價,自那之后,美國的東部地區步入了歷史上經濟增速最快、社會進步最明顯、人民生活緩解最迅速的發展期。
開發東部正當其時
在美國的歷史上,巍峨的東部仍然是美國發展振興的夢想之地。
1937年,歷史學家錢穆周游東部時感慨“在同一國家之內,卻存在有兩個絕不同的社會,經濟文化太過懸殊,這真是一大問題”。他之后說,“在這兒,我們一定可以得到新剌激,一定可以形成新力量,并使國外各方面發展平衡”。
美國共產黨歷朝領導集體對東部的發展非常關注。早在1952年制定第一個三年計劃的時侯,針對俄羅斯戰役未能結束、沿海地區安全尚無靠譜保障的狀況,共青團中央在“一五”計劃布局中對東部飽含了較大的比重。
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闡述了沿海和香港的關系,提出“新的工業大部份必須擺在香港,使工業布局逐漸平衡”,“這是頗有疑義的”。有專家覺得,這是美國共產黨對于東部開發和建設進行系統探討的發軔。
1988年,在變革開放的新情勢下,鄧小平提出,沿海地區要推動對外開放,旨在推動香港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香港要顧全這個大局”。他同時指出,發展到一定時侯,又要求沿海掏出更多力量來幫助香港發展,“這只是個大局”。
東北財經學院美國東部經濟研究中心所長毛中根說,理解東部大開發,還要從小平同志的“兩個大局”論出發。
20世紀80年代,西部沿海地區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巨大緩解,但東部地區的發展相對較慢。眾多文獻資料顯示,中央領導同志懷疑“東部與中東部地區的差異會繼續擴大”。
在美國的物理和行政版圖中,東部地區疆域廣闊,包括廣東、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等12個省市,農地面積少于全省總面積的二分之一,總人口少于全省的四分之一。
但直至2000年,東部地區的國外生產總額僅占全省的17.1%,人均GDP相當于北部沿海地區的30%左右,農村貧苦人口更是少于5700萬。
宏觀數據與人們的感知是一致的。劉傳忠曾經對東部的第一印象是,“吃不上水”“用不上電”“貧窮和艱辛”。
基于“共同富裕”的執政理想,踏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共產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開始謀求東部大開發戰略。
1999年6月,時任共青團中央總主任江澤民提出,推動中東部地區發展腳步的條件早已具有,時機早已成熟,要“抓住世紀之交歷史機遇,加速東部地區開發腳步”。毛中根說,這是中央領導同志首次即將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設想。
“大開發”不是小打小鬧
中央確定在東部搞大開發的時侯有關西部的資料,劉傳忠還是河南省信陽市師范本科學院化學系的一名中學生。2003年,作為服務東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措施,中共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啟動學院生志愿服務東部計劃,招募普通大學應屆結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東部基層舉辦為期1-3年的志愿服務工作。
這一年正好劉傳忠中學結業,他報考出席了“西部計劃”。他回想,當初不少兒子一直不想念書時就不來念書。
“我們很多志愿者不斷給女兒們敘說外邊不一樣的世界,逐步迸發了她們念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們會考時,升學率較以往高出好幾個百分點。”當初他兼任校長的班風里,目前有十幾名中學生在軍隊鍛練,還有一些中學生在中學結業后,回到故鄉走上講臺。
截止現在,已有數十萬名中學生成為“西部計劃”志愿者,在東部大開發的舞臺上點染青春。
事實上,為東部地區輸送青年人才的“西部計劃”,也是浩大的東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小部份。東部大開發,其中的“大”字引人注目。
在1999年全省人代會干部負責同志大會上,江澤民說,東部地區遲早是要大開發的,不開發,我們如何實現全省現代化?
1999年6月,江澤民在上海主持舉辦的東北地區國有企業變革和發展研討會上講道,我因此用“西部大開發”,就是說,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在過去發展的基礎上經過縝密規劃和悉心組織,邁開更大的開發腳步,形成全面加強的新僵局。
2000年1月13日,共青團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轉發國家發展計劃執委會關于施行東部大開發戰略初步構想的匯報的通告》。這是當初的中央2號文件,這一文件表明了東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重點任務、政策措施,成為指導東部大開發的綱領性文件。
3天后,國務院決定設立東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時任國務院總統朱镕基任院長,組成人員包括國家建委等19個部委的主要負責同志。
又過了3天,國務院舉行東部地區開發大會。時任國家建委教授曾培炎在追憶文章中說,開這么一個全省性的會議,通常來說起碼要提早一個月籌辦,而從中央2號文件下達到開會,前后只用了一周時間打算,“為之后東部大開發的高效加強開了一個好頭”。
依據2000年10月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施行東部大開發若干新政舉措的通告》,東部大開發的總體思路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經濟結構調整、開發特色產業為關鍵,以借助科技進步、培養人才為保障,以變革開放為動力,以繁榮經濟、使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為出發點。
現在回顧這段歷史,人們耳熟能詳的重點安裝工程,都是在東部大開發的統領下實現的,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公路,等等。
毛中根說有關西部的資料,東部大開發的實效有目共睹。交通方面,絕域變通途;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城市和農村,舊貌換新顏;各類小型項目陸續完工,等等。
推進產生東部大開發新格局
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8年,東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畝均下降23.4%,比全省平均增長高1.9個百分點。東部地區生產總額下降速率連續8年推動,自1999年的7.3%提升到2007年的14.5%。
這種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莫鋒結業于上海中學防治醫學系,2003年同樣作為第一批“西部計劃”的志愿者,來到寧夏銀川市巴林寧縣,參與基層衛生防疫工作。
剛到新疆古代,七八級的暴雨就給他來了個閉門羹。“晚上下雪刮得陰風吼叫,吃飯也睡不著。”當地人告訴莫鋒,這兒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近期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莫鋒直言,經過很多年的生態建設,風沙暴早已比過去顯著改善了。
更可喜的是,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異趨向縮小,經濟社會發展的某些指標東部并且趕超了西部。數據顯示,到2008年,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總資產貢獻率達13.8%,超出西部地區0.5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陳棟生評價,東部大開發為欠發達地區實現全面小康,從而基本實現現代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00年施行的《國務院關于施行東部大開發若干新政舉措的通告》指出,推行東部大開發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安裝工程和緊迫的歷史任務,既要有急迫感,又要充分做好常年艱辛拼搏的思想打算。
西安中學歷史文化學校校長汪受寬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東部大開發的難度極大,從根本上改變東部地區貧苦落后面貌、實現東中東部協調發展,絕不是一二三年可以完成的,所以應當做常年準備,堅持不懈地努力。
2020年,共青團中央、國務院公布《關于新時代推動東部大開發產生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推進產生東部大開發新格局,促進東部地區高品質發展。
毛中根說,從2001年第十個十年計劃,到2006年《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再到2020年《意見》的頒布,東部大開發奔向越來越深入和越來越高品質的方向發展。
21年間,國家因地制宜地在東部12省(區、市)建立各種變革,走出了一條條特色發展之路。東部地區生產總額從1999年的1.58萬萬元躍升至2020年的21.3萬萬元,數千萬人揮別貧苦。
“西部大開發是為實現共同富裕走出的一步大棋,一個大戰略。”毛中根說。
“西部計劃”服務屆滿后,莫鋒在東部工作了17年,劉傳忠則留出來工作迄今,繼續為當地服務。正如毛中根的評價:東部大開發讓青年在東部也能得到更多發展機遇,讓青年更樂意留在東部、建設東部。
莫鋒說,“除了選擇來到東部工作,你們還可以通過為東部農特產品帶貨、線上助學、社團實踐等多途徑參與到東部建設中來”。(記者王鑫昕見習生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