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8-04 08:13:20作者:佚名
根據今年市區六區考生可報考的高中最新錄取分數線,根叔列出2024年市區考生可報考的高中最新排名~附上市區外各區高中錄取分數線,不納入全市綜合排名,原因后面會說明。
此排名可作為家長為孩子填寫明年中考申請表的主要依據。
參考前文《天津中考成績:“簡單”背后有玄機……”
1、今年市六區考生高中錄取分數線排序如下:
2、與去年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1:驚人消息:“市內第五所”變市內第六所?
首次招生的“南開日新”便榮獲一等獎,其面向市六區招生的分數線甚至超過了市五所實驗學校,成為全市部分家長眼中“市六所學校”中的第五名!
市區招生的分數線也超過了原來的第七名四中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錄取分數線,日新學校的成績現在占據市區第五、第八的位置(實驗王科長沒有單獨統計)。
2:和平區第二所南開大學上升一個名次,與河西區第二所新華大學互換位置。
3:首次亮相的“南開鵬飛”坐鎮第42中學,位列全市第11名。
日新、鵬飛的出現,彌補了南開區缺乏一流高中(原來只有一所南開中學)的現狀,從而形成了和平、河西兩校爭奪前20名的局面。這兩所學校的高水平定位,也使得三區的高中水平趨于平衡。
4:已進入第二年招生的耀華虹橋學校,發展勢頭強勁,排名已超過多所學校,目前排在南京大學附屬中學之后,天津衡山學校之前。
“小外”高中的定位比較合理,彌補了河北區高中在這個定位上的不足。
5:民辦高中整體熱度降溫:除雙菱外,美達菲排名較去年有較大提升,為明、一中略有提升,金恒略有下降。英華實驗、法耀、一中西青等民辦學校排名下降幅度較大。
6:全市9所中學中,另外4所中學第七中、天津中學、第二中、第三中雖然錄取分數線明顯提升,但總體錄取排名(分數排名)較去年均有所下降(有的因新增學校,錄取排名下降千分之幾)。
公立學校中,河西覺民中學錄取排名提升最為明顯,其次是二十一中和卓越中學。
730-700分區間學校整體排名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
7: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部分“非名牌”民辦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出奇的低,比如六里高級中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117.5分,要知道,天津的中考滿分可是800分啊!
8:如果說那些100分左右考上高中的都是個別情況,那么對于那些分數勉強過關的考生(總分70%,也就是560分左右),就沒必要擠進分數線,在墊底三年,學費不少,吃虧。雖然天津的本科率確實高,不能說沒有翻盤的可能,但以這個全市排名,高考考本科應該不容易。其實,路不止一條,與其三年后和孩子、大人一起操心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錄取分數線,不如現在就擺脫傳統的“高考”思維,也許能幫孩子找到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
9:日新沖擊“六院市”的原因分析:
南開日新高中建校第一年錄取分數線就進入了全市前五名,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個原因是日新的中小學這些年的口碑非常好,又有南開大學的背景和光環,所以普遍受到青睞;第二個原因是日新今年的對外招生名額比起市內五所學校要小很多。
據悉,今年日新高中只招收了60名校外學生,其中24名從市六區招收(對應分數線764),其余36名從全市招收(對應分數線759.80)。這也是日新高中有兩條分數線的原因,招收的校外生數量只有市五校的九分之一。第三,據家長反映,作為民辦學校招生的重要砝碼,日新高中對部分超過市五校的高分考生做出了“學費減免”的承諾,也起到了吸引高分學生的作用。
但不管怎樣,多年未見新面孔的“市五所”還是需要日新這樣的鯰魚進來增添一些新鮮感和變數,對早已在實驗區中拔得頭籌的重點學校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至于明年能否繼續保持第五的位置,則要看能否繼續堅持外部招生和學費獎勵的政策。
三:市六區外各區高中錄取分數線及排名(區內排名)
一般來說,由于鎖定區域等原因,市六區以外的分數線都是各區自己定的,再加上錄取的學生人數明顯不同(有些“一流中學”的學生人數是市五校的兩倍,分數線自然就低一些),各區內部排名比參與市六區排名更科學:
比如,區域內名列前茅的塘沽一中、楊村一中,每年都有較大比例的天津高考特高分學生(如700分以上,甚至考上清華、北大),但從中考分數線來看,其分數卻遠低于市內五所學校。
但分數線的差異,并不代表這兩所學校整體的處理能力,特別是高分段的處理能力就一定比市內五所學校差,因為他們的招生規模遠遠大于市內五所學校貝語網校,而市外高分段的學生規模也確實比六區整體要小很多,這就導致了最低錄取分數線的差距明顯。
比如新區塘沽一中的錄取分數線是768.2,其實這個分數線已經接近全市第三大中學耀華高中的分數線了。
南開濱海生態城760.25分的得分線也與市區20所中學的得分線接近。
當然,這些重點高中之外的其他高中(包括各區最好的高中)的分數線與往年本市同類分數線學校相比確實也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
總體來看,天津高考新政之后,無論在中考分數線的整體水平、學校分布,還是中考志愿選擇等方面,市六區與天津其他區的差距都在逐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