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29 05:32:08作者:admin2
活動目標:1.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篩子、漏斗、鑷子),初步體驗和認識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這三種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3.嘗試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體驗操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一籃黃豆、大米混合的豆子;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米和小口瓶。
2.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引發思考。
(聽說大三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小工具還真有用,果真幫了我大忙)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并一一介紹(混合的黃豆和大米、裝有棉球的玻璃瓶),請幼兒幫忙分別把黃豆和大米裝進玻璃瓶儲存起來,那我們要做些什么?
1、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
2、把黃豆和大米分開,
3、把黃豆和大米分別裝進瓶子?!?br>
請你們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去試一試,當音樂停止了,就馬上回來。
(播放一段三分鐘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著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豆子和小頸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完成任務了嗎?為什么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于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3.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故事《母雞的秘密》
小雞、小鴨、小鵝、小狗四個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耍,最近,它們發現雞大嬸整天趴在雞窩里,不吃也不動,好奇怪??!
它們去問雞大叔:“雞大嬸病了嗎?它在干什么?”
雞大叔神秘地說:“這是個小秘密,不能告訴你們。”
“什么小秘密,一定要搞清?!彼膫€好朋友,躺在草叢里,看著雞大嬸,幾天過去了,雞窩里有動靜。跑過去瞧一瞧,呀,嘰嘰嘰,一只小雞出殼了,又一只小雞出殼了~~~“雞大叔,小秘密知道了,小雞從蛋殼里孵出來啦!”
小鴨想:“那我是從哪里來的呢?”“你是從鴨蛋里孵出來的?!彪u大叔說,小鵝問:“那我呢?”雞大叔說:‘你是從鵝蛋里孵出來的。”
小狗汪汪叫:“我知道啦!我是從狗蛋里孵出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