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處理:教學目的具體、明確,中心突出,深淺適宜,詳略得當,案例精選,講解準確,尤其要體現“兩課”思想政治教育情況。
2" />
更新時間:2021-05-30 21:48:47作者:admin2
“兩課”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教材處理:教學目的具體、明確,中心突出,深淺適宜,詳略得當,案例精選,講解準確,尤其要體現“兩課”思想政治教育情況。
2、教態:儀表端正,態度親切,舉止大方,從容恰當,衣著打扮得體。
3、教學語言:規范、生動、直觀、形象、簡練,普通話標準。
4 、板書:字體美觀、工整、形象,書寫規范,設計合理。
5、教學方法:能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獨立思維
6、教學效果:課堂紀律良好,學生思維專注活躍,師生感情交流好,按時完成預期教學目的,各層次學生都有提高。
如何評課
一、從教師角度評課
1、評教學效率,看預定目標的達成情況。
2、評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知識能力、尖子生與中等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3、評教學態度 ①教學設計時,對教材、大綱及學情是否研究透徹、把握準確、教學目標定位是否科學。 ②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結構是否清楚。 ③課前準備是否充分、教案的熟練程度如何、教具是否齊全、課前表現是否慌張。 ④課堂表現是否嚴肅,是否能注意學生反饋、是否達成師生互動。
4、評教學基本功 ①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 ②教學組織能力; ③教授行為策略; ④教學機智與表現力; ⑤理論功底與知識面; ⑥教師的氣質表現。對于一般教師,重在教學設計的目標性、邏輯性、教學操作的規范性等。對于骨干教師,重在教學過程的創新性、開拓性、教學操作的藝術性等。
二、從學生角度評課
1、看學生的情緒狀態;
2、看學生活動廣度;
3、看學生活動時間;
4、看學生參與方式;
5、看學生參與品質;
6、看學生的活動認知水平;
7、看學生的參予效果。 現代課堂是一種立體參與、注重發展的課堂。應以立體發展的價值取向作為評課的重要依據。
評課“五要”
聽課評課是教研常規工作,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是指導和促進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否迅速提高,與評課質量的優劣和指導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因此,評課必須講究質量,實事求是,切忌隨心所欲,華而不實。下面就評課的五個要點介紹如下,與同行商榷,以求共同提高。
一、立足要高
“高”不是高談闊論,紙上談兵,而是認識的角度要高,著眼點要高。要以新的教育教學觀從宏觀上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二、指導要深
“深”是指評課要有深度,絕不能浮于表面,糾纏于枝節。應在熟悉教材,了解學情,準確把握并認真分析教者的教學思路和教法特點的基礎上,把課看“透”。在有的放矢、深入細致的評議下,進行具體的點撥和提示,切忌走馬觀花,草率定論。
三、評議要準
“準”是指評課要準確得體,恰到好處。聽課評課要有敏銳的眼光,既要善于捕捉教者教學上的閃光點,又要善于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思考有效的指導方法。評課應一針見血,箭箭中的。在充分肯定優點的同時,必須開門見山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問題,讓教者曉其得失,利于完善和改進教學工作。
四、思維要活
“活”是指聽課評課思路要開闊,指導要靈活。一方面,評課者要在把握教者思路的基礎上相機誘導,巧妙變通,像高明的教師修改學生作文那樣,善于點石成金。即使是較差的課也不宜全盤否定,強加觀點,而應該結合教者的特點的教學實際靈活指導。另一方面,聽課評課要看對象、分層次。要考慮到執教者的年齡特點、教學風格、教學水平等多種因素,在標準和要求上因人而異,讓不同層次的教師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進步。
五、指導要實
“實”是指評課指導要具體實在,不能教條主義,夸夸其談。要根據教學實際和教材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所提的意見或教學設想要符合實際,能學得著,做得到,接受得了。通過聽課評課活動,能扎扎實實地解決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日常教學中處理不當而又感到棘手的問題公正地進行評價,肯定其長處,指出其不足,發揮評課的激勵作用。俗話說的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評課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出不同的感受,這對于授課者全面認識自己,彌補自身的不足,揚長避短,改進方法,提高質量會大有益處的。
評課要有客觀性
俗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就是客觀性對主觀性的制約。
每次公開課有的教師借班上課,有的教師是原班上課,教學效果大不相同。前者備學生備指導學法,不如后者掌握具體,運用自如。
其次,公開課中班組的生源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學校的學生生源強弱在課堂上表現為學生的思維靈活程度不同,提出的問題的深廣度不同。
再者,公開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所授課班級原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系,如果這個班級教師有教改思想觀念,則教學效果好,反之教學效果不佳。
因些評課中要根據生源的優劣、環境的好壞、是借班還是原班,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活動。只有樹立為學生而教,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學會為會學,變行為投入為思維投入,變苦學為樂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評課要有恰當性 在評課標準的制定上要注意科學性,同時要注意現實性。如果評課標準過高,使標準和實際相脫節,大多數人達不到標準,會造成教者對標準望而生畏,而失去評課的最終目的,如果評課標準過低,使教者輕易達標,容易導致教者的自滿情緒,不利于評課向深度發展。只有評課標準定在恰當位置,才能受到教者的歡迎。
評課要有導向性
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同一教學方法的不同階段都有其不同內容,自學輔導法強調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它分領讀階段、適應自學階段、自學輔導階段、獨立自學階段。啟發式教學法強調教學的啟發誘導,它分啟發引路,閱讀探究、精講質疑、詞組練習、總結提高五個步驟。
導學法強調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分組討論等途徑去研究問題,總結規律。因此,在評課中要突出“三主一核心”這一現代教育思想的評價,發揮評課對教改的正確導向功能,激勵和感召更多的教師從事教改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工作,推進教改向縱深發展。
評課要有實效性
在聽完一節課后,不是認真分析研究授課者的突出特點和具體教學問題,加以針對性的評價,而是用一些套話、空話把成績講了一大片,對缺點了是不痛不癢地說一些,或者是第一個人發言后,其余人了隨聲附和,不再發表不同的意見,結果導致評課年年搞,提高難上難,使評課成為“走過場”。因此,只有認真、客觀、辯證地開展評課活動,肯定成績恰如其分,指出缺點一針見血,才能達到評課促教學,評課促教研,評課促教改的目的。
完善公開課的評課標準
公開課活動的最后一項內容就是評課。然而我們的評課標準并不成熟,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往往比較機械,模式化、概念化的評價標準束縛了教學的創新與個性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評價標準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