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31 06:26:05作者:admin2
新課程標準下的評課,要求教師既能發現問題,分析課堂教學行為背后隱藏的觀念,又能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前目標設計、課堂實施過程、教學效果跟蹤反饋等內容進行評價。那么小學數學學科評課的關注點是什么呢?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有助于我們更科學、準確的評價一節數學課。一般我們認為小學數學課評課的關注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學設計的目標性評價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正確運用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最終實現課程總目標具有指導性的作用。1.評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的準確性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的把握是課堂教學的宏觀性設計。教師應準確把握教材編者的意圖,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具體的評點有:(1) 關于本節課的內容,教師是否正確把握了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2)回眸本節課的歷程,教學是否體現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否基本實現了課程目標。(3)關注本節課的資源,課程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2.評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課堂教學的微觀性設計。具體的評點有:(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否清晰,所用的行為動詞是否準確無誤。(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是否適切,所用的行為動詞是否針對學生實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否具體,所用的行為動詞是否恰到好處。(4)目標設計是否具有整體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是否自然協調。二、教學過程的動態性評價教學過程的設計,對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圓滿完成課題目標,提高學生必要的數學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有無科學的設計教學程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評課時不應忽視的問題。1.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瞻性我國的數學教學具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的傳統。具體的評點有:(1)是否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注重基本概念的來龍去脈,注重基本思想的潛移默化。(2)是否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本節課的訓練方法是否正確,效果是否明顯。(3)是否用發展的觀點審視“雙基”,淡化繁瑣的計算、人為技巧化的難題和過分強調細枝末節的內容。2.評課堂設計、思維活動的過程性數學是思維活動的過程,新課程把關注過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作為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的揭示思維過程、問題的發現過程、規律的探求過程等等,而不應該把現成的結果告訴學生。具體的評點有:(1)是否堅持返璞歸真,努力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發展過程和本質真諦。(2)是否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3.評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開放性新課程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而不應只局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具體的評點有:(1)是否把教學內容重新打造,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2)是否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是否給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情境。4.評雙邊活動、主體設置的和諧性我們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具體的評點有:是否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認知的規律,將教材的內在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諧地結合起來。(2)是否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選擇合理的活動。(3)學生互動時,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如何,討論是否熱烈,爭論的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4)師生互動時,教師的組織能力和點撥水平如何,教師的回應是否及時,對討論時產生的新資源是否具有敏感性。三、教學效果的有效性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標尺,也是今后課堂教學發展的指南針。因此,我們在評課時,務必注意發揮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1.評知識理解的深度、技能掌握的熟練度2.評對個性差異、智力潛能的關注度美國著名的教育評價學者斯皮爾伯格就教育評價說過一句非常精辟的話: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就一般的評課而言,評課的目的有這樣三種情況:一是對課堂教學的優劣作出鑒定;二是對課堂教學成敗的原因作出評析,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教學認識;三是對課堂教學亮點進行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評課的目的是促進教學,因此,評課應堅持少批評多鼓勵的原則。對授課老師的獨到之處要大加贊賞,對不足之處,要用發展的眼光期待教師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