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2 16:59:05作者:佚名
游泳如何更暢快?世界冠軍教你幾招
在酷暑難耐的夏天,游泳成為了眾人喜愛的運動項目。從岸邊到水面,從熱身活動到游泳后的身體恢復,這其中蘊含著諸多技巧和講究。
入水前做什么準備?
游泳的安全至關重要,必須重視環境狀況的評估,同時也要清楚自己的游泳能力。浙江省溫州市奧體游泳學校的教練張海強,憑借他二十余年的教學經歷,詳細地闡述了一系列游泳時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做好安全評估。
挑選一個正規的、安全的游泳場所至關重要。自然水域和公開水域的環境復雜且多變,存在諸如細菌、寄生蟲或污染物等潛在風險。此外,水溫表層可能較為溫暖,而深層則相對較低,還有可能存在暗流,這些都對游泳者的技能和經驗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最好避免前往這些地方。與此相對,符合開放標準的游泳館在水質、照明、救生設施以及救生員配備方面都有嚴格的標準,因此更值得信賴,建議將其作為首選。
游泳前需對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評估。若缺乏必要的訓練基礎,切勿輕易嘗試進行快速或長距離的游泳,以免遭遇體力不支等狀況。
其次,要做好熱身訓練。
游泳時,許多人直接跳入水中,卻忽視了熱身的重要性。在下水之前,我們可以在岸邊進行廣播體操般的拉伸、慢跑,或是模擬游泳時的劃水蹬腿動作。這些活動能夠有效提升肌肉的溫度,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從而為下水游泳做好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準備。
下水之后,不宜立即全力沖刺,而應先輕柔地踢腿、緩緩地踩水、滑行游動,使心肺功能與肌肉群逐漸適應水域環境,減少因運動過于劇烈而可能出現的抽筋等危險情況。
訓練如何更科學?
蛙泳、自由泳、蝶泳和仰泳等泳姿是常見的游泳方式,游泳愛好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挑選合適的泳姿。游泳世界冠軍傅園慧,同時也是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的教員,她為我們詳細講解了科學訓練的相關知識。
一、選擇適合的泳姿
蛙泳,正如其名,是模擬青蛙游動的姿勢。在游泳過程中,抬頭換氣使得呼吸變得暢通無阻,同時,上下肢、頭部、肩膀以及腰部能夠協同用力,這樣的動作有助于身體各部位的神經和肌肉得到全面發展。此外,蛙泳的動作結構對脊椎和頸椎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對于初學者來說,蛙泳是進行長距離游泳的理想選擇,然而,對于膝蓋不適的人來說,則需要謹慎考慮。
自由泳,作為泳姿中的速度之王,其特色在于通過雙臂交替劃水和雙腿的上下擺動來推進,動作節奏迅速,劃水效果顯著,特別強調手臂與肩部、軀干的協同用力,對腿部的壓力相對較小。然而,在側身轉頭呼吸時容易發生嗆水游泳俱樂部英語的英文,而腿部動作的掌握則需要大量的練習和技巧的熟練。這種泳姿非常適合那些具備一定游泳基礎、渴望提升速度和追求高效鍛煉的游泳愛好者。
蝶泳源自蛙泳,其動作宛如蝴蝶翩翩起舞,盡顯優雅,然而其技巧性較強,對腰部、腿部爆發力以及手腳協調性有著嚴格的要求,同時力量需求也相對較高。對于一般泳者而言,蝶泳不太適合作為日常的鍛煉泳姿,它更適宜那些專業運動員或身體素質非常出眾的人士。
初學仰泳時,鼻腔進水的情況較為常見,為此推薦使用鼻夾。這種泳姿的一大特征是身體平躺在水中,許多人會利用仰泳時的腿部動作來短暫休息。然而,由于視線受限,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與旁人、泳道線或池壁發生碰撞,故而必須留意四周的環境。
總體而言,蛙泳是適合新手入門的理想選擇,在基礎技能得到鞏固之后,學員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興趣,挑選其他泳姿進行深入學習。
二、練習要循序漸進
游泳時,應避免過分追求劇烈運動,保持心率在(220減去年齡)乘以(60%至80%)之間是比較適宜的。對于初學者來說,建議從蛙泳開始練習,每次游泳時間控制在20至30分鐘,游一段路程后稍作休息,然后逐步提升游泳的時間和距離。在訓練過程中,應重視動作的規范性,可以通過照鏡子練習劃手和蹬腿的動作,或者尋求教練的指導。
具備一定基礎的游泳愛好者若欲提高技藝,可以嘗試將多種泳姿融合練習,以此來增強自身的綜合游泳技能;同時,挑戰不同長度的游泳距離,有助于提升個人的速度和耐力水平。在從淺水區域過渡到深水區域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確保自己擁有穩固的游泳技巧和出色的心理素質。一旦進入深水區域,必須持有深水合格證書或者通過相關測試,這不僅是對游泳者自身的保護,也是建議應當配合完成的檢驗措施。
三、冷靜處理突發狀況
游泳過程中若不幸吞水,應即刻中止游泳動作,若條件允許,應迅速站穩,若站立困難,則需緊緊抓住漂浮物,確保頭部浮出水面,并用力咳嗽,以咳出吸入呼吸道的積水。
肌肉痙攣多由負擔過重、體力耗盡、水溫過低等因素造成,尤其是腿部和腳部容易出現此類情況。輕微的肌肉痙攣可以通過對痙攣部位進行反向運動來緩解,比如小腿后側抽筋時,可以盡力勾起腳尖。若肌肉痙攣嚴重,自身難以緩解,應迅速尋找漂浮物以獲得支撐,并用手輕輕拉伸痙攣部位,待癥狀緩解后立即上岸進行處理;如果沒有漂浮物,切勿慌亂,應保持冷靜地游向岸邊并大聲呼救,以免因過度掙扎而加劇肌肉痙攣。
這些問題不可忽視
游泳結束后,務必進行適當的休息,并且注意補充營養,這一點同樣至關重要。據國家一級運動員、浙江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學副院長關志遜所言。
運動完畢后,可以先在水中緩緩游動以放松身心,隨后登陸岸上進行全身的拉伸運動,特別注重對腿部、背部、肩部等肌肉群的拉伸,這樣能有效減輕肌肉的酸痛感。接著,可以進行冷熱水交替的淋浴,并使用能夠去除氯元素的洗發水和沐浴露進行沖洗。
游泳是一項能量消耗較大的運動,因此,在鍛煉完畢后,應當及時攝入高蛋白食品以補充體力。特別是要注重補充水分、電解質以及維生素。游泳過程中,人體會大量排汗,而這些營養素往往因為游泳時在水中的環境而被人們所忽略。
此外,還需重點關注“一老一小”。
游泳有助于減輕關節壓力,特別適合老年人進行。鑒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有所衰退,他們在游泳前應全面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確保心率保持在安全水平,并采用輕松愉悅的節奏進行游泳,不宜過分追求速度和強度。
游泳活動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對身高的提升尤為有益,未成年人游泳時必須得到成年人的全程看護。在參與游泳培訓的過程中,務必挑選正規的培訓機構和資質齊全的教練。
鏈接
游泳裝備怎么挑?
游泳時,建議挑選緊身的泳衣款式。對于女性而言,應避免選擇帶有裙邊的泳衣,因為裙邊在水中容易飄動,從而增加較大的阻力。因此,選擇緊貼身體且無過多裝飾的泳衣會是更佳的選擇。
泳鏡的選擇應著重于其優良的防霧效果和寬闊的視野。在材質方面游泳俱樂部英語的英文,建議選擇帶有硅膠密封圈的款式,而戶外游泳時,則應挑選具備防紫外線鍍膜的泳鏡。
游泳時,推薦使用硅膠制成的泳帽,色彩明亮的泳帽有助于救生員更易觀察并鎖定具體位置。女性在挑選時,可以依據自己的發型來決定泳帽的尺寸和款式。
游泳過程中,耳朵不小心進水是一種常見情況,為了預防這種情況,可以佩戴耳塞。游泳結束后,應使用棉簽輕輕清理耳道,并小心吸干水分,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中耳炎的發生。
初學蛙泳有“秘籍”(小貼士)
傅園慧
剛開始學習游泳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困惑:盡管你使出了全力,但僅僅撲騰了幾下就沉到了水底。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你的泳姿不夠規范。
游泳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這一步驟往往被許多人所忽略。實際上,只需5至10分鐘的熱身活動,便能使肌肉和關節得到有效預熱,同時還能在游泳過程中提升安全性,讓人感到更加輕松自如。
下水之后,部分新手往往養成了一味屏息至極限才呼吸的習慣,亦或是呼吸時過度用力后仰頭部,導致身體逐漸下沉。建議新手們嘗試用鼻呼氣口吸氣的方式:頭部浸入水中時,通過鼻子平穩且緩慢地呼出氣體;進行換氣時,配合手臂劃水動作和身體節奏,順勢抬頭,嘴巴迅速且有力地吸入一口氣起步網校,注重“迅速、準確、果斷”。
游泳過程中,動作必須保持穩定。首先,應專注于腿部動作的訓練,因為腿部動作是產生推進力的根本。具體來說,要翻轉腳掌朝外,使腳尖形成外八字形狀,收腿動作需緩慢進行,而蹬夾動作則需迅速且充滿力量,就像緊緊夾住一個大球;接著,要充分揮動雙臂,按照“抱水—劃水—前伸”的步驟完成整個動作。當手腳都掌握了感覺之后,再嘗試進行配合:將掌心朝向身體斜后方,劃動至胸前,同時抬頭吸氣,隨后收手收腿,再伸手蹬腿,并慢慢呼氣。
游泳并非依靠所謂的“洪荒之力”來征服水面,而是需要懂得與水和諧相處——熱身活動是身體與運動之間的“友好問候”,換氣技巧則是與水的“順暢對話”,而手腳的協調配合則是身體與水的“默契合作”。在炎炎夏日,不妨來體驗游泳帶來的健康與快樂吧!
本報道由游泳領域的佼佼者、浙大公共體育與藝術部的授課教師撰寫,并由本報記者竇瀚洋負責整理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