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01 09:36:13作者:佚名
學校招生“吃不飽”
考研熱的對面,招生高校的情況又如何呢?多名人士表示,近年來考研報名形勢火熱,可以進一步擴招來滿足學生需求。
廣州市一所“雙非”高校的法學教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他目前每一屆帶4名研究生,“如果認真帶的話,學生人數不能太多,不過有的導師已經帶了6、7名學生。”
由于是熱點城市的熱門專業,該教授說,雖然該校是“雙非”高校,但近兩年來生源情況較好,第一志愿可以完成80%左右的招生計劃。
不過,一所位于廣東省某三線城市的地方高校情況不容樂觀。2021年研招中,該校有4個專業通過第一志愿錄滿,2022年研招中數量降至2個。
這反映出,研究生報考主要目標是經濟發達城市、名校的特征非常明顯。
河北省一所位于省會的醫學類院校招生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該校不同專業的招錄情況差異較大,有的專業很搶手,有的專業基本平衡,有一小部分專業還是要靠調劑。
“總體而言,學校今年新增的招生計劃少于實際申報審批的計劃數,也就是說,處于‘吃不飽’的狀態。博士招生計劃更是緊張,報考多而招生少。”該負責人說。
這所高校擴招空間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該校只有一所附屬醫院高考錄取分數線排名,2019年增加了一所,今年又增加了一所,從而大大增強了人才培養能力。
近年來的研究生擴招,增量重點投放到了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領域。比如2020年,有關部門明確指出了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
而在幾年前,這類地方醫學類院校還在求“生”若渴。
數據顯示,2015-2018年,山西中醫藥大學12個二級學科中,7個學科的調劑錄取比例超過50%,最高的高達80%。
2015-2018年,山西中醫藥大學招收的研究生中,山西省內生源占55%左右。從學校來看,本校生源占45%,其他14所高校占54%,這些高校大多為鄰近省份的中醫藥大學,還包括兩所獨立學院。
有專家指出,一所大學招收的研究生如果過分集中于本校,或生源面過窄,容易導致創新能力不足,學術爭鳴不夠,合作精神不強等弊端。
整體數據也能夠支持研究生進一步擴招。今年2月,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和校長汪勁松撰文指出,根據預測,我國授予碩士學位的數量將在2023年超過美國,但由于我國人口為美國的4倍以上,每十萬人口的研究生教育規模與美國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考研分數線水漲船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發現,認為研究生不應再擴招的觀點同樣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