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7-20 20:08:23作者:佚名
隨著各地中考分數的揭曉,考生和父母們也正忙著選專業選中學,近期喪葬專業還以“就業率幾乎百分之百”引起熱議。小眾專業會有熱門職業前景嗎,到底香不香?
學下葬、主持、插花、書法
揭秘小眾喪葬專業
近些年來,除了殯儀行業被影視作品拉入公眾視野,喪葬教育也越來越備受關注。據媒體報導,上海城市管理職業學校班主任趙宇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該校現代喪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就業率基本上就能達到100%。投檔分數線早已連續兩年都少于碩士的投檔分數線,從2020年以后,考取該專業的師生數量大幅提高。
現在,美國有8所中、高職高校開辦了喪葬類專業,其中有5所高職高校,分別為廣州民政職業技術學校、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校、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校、武漢民政職業學校、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大學。
關于就業率,上述多所高校的同學都曾對外透漏,該專業就業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記者留意到,上海社會管理職業學校的專業介紹中還提及,該專業連續三年就業率達95%以上,就業前景遼闊。
作為一個冷門小眾專業,喪葬專業真的要吃香了嗎?廣州民政職業技術學校喪葬專業結業生李琴(化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雖然目前這些人對喪葬專業還存在誤會。
李琴表示,喪葬專業的師生結業并沒有包分配工作,結業時會有全省各地的殯葬館和服務公司等來學院應聘,用人單位和師生進行單向選擇。自身能力強的師生可以去一些“大館”,例如一線大城市的殯葬館和墓園。但近年,隨著師生人數降低,加之這些大城市殯葬館的職員飽和,能去“大館”的人也變少。這些人都去服務公司、陵園工作,往小城區走,或則去偏僻的地方打工。
在待遇方面,每屆結業生大約300人左右,大多數人的待遇是包吃包住、拿到手5000元左右的水平,月休四天。沒有編制,還要自己考。“網上都傳我們專業一個月薪水好幾萬,雖然能得到這么待遇的人也是少數人,只有每屆結業生中的能力佼佼者能有這些待遇,只有10%的結業生可以薪資過萬,網傳抬尸工晚班800,夜班1000,只是騙子的。”
現在,李琴正在山東一個小城區殯葬館的外包禮節公司工作。她談到,喪葬專業就業還有35歲危機。一些應聘要求招聘者不少于35周歲,這些人工作幾年就改行了,或則自己創業。
在招生方面,李琴說,師生可以通過專升本和會考兩個途徑考進該專業,但近幾年殯儀專業的會考投檔分數線基本都要少于碩士線了。她表示,希望想考取這個專業的學弟學妹謹慎考慮,不要奔著高薪資而至,自己的抗拉能力也要強,更重要的是希望你們真正了解喪葬專業。
李琴分享,做這份工作,家人和同學的支持,以及當地的習俗習慣也很重要。“我之前工作那種地方,雨天打車到殯葬館基本都被宰客,或則只送到路口,再走一英里到館里。目前工作這個城區,車主從來都不忌諱,當地人都很敬重我們。”
“我們在殯葬館打工,這些人會問我們怕不怕,然而殯葬館見到的人生百態很多,更多是讓我們自己學會珍視生命,熱愛生活。”李琴說,平常打工很累,要做業務接洽、入殮、主持、插花長沙民政學院分數線,有時侯也會被人不理解,而且收到家屬懇切的謝謝和肯定的時侯,也會很沮喪,就像低落都散去了。
“天坑”“冷門”專業長沙民政學院分數線,值得報嗎?
除喪葬專業外,每年到會考補報志愿時,一些“冷門專業”和“天坑專業”都會造成一番討論,比如“生化環材是溶洞,土木機械兩護法”等等。日前,關于“新聞學是否值得報名”的討論也頻頻登上熱搜。
大學專業的“冷熱”現象怎樣導致?北京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大學副校長劉齊覺得,大學專業與社會發展密切關聯,但大學專業的設置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當社會上出現新的職業時,大學總是先開辦一門或幾門職業需求的必修課,只有當新的職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提出了穩定的人才需求,使得大學可以開辦系列配套的課程,師資、設備達到一定條件時才即將設置專業。
同時,大學一些專業和課程的開辦仍具備學術導向性質,更重視理念和思想的培養,應用到實踐層面或許須要一定的磨合。從專業教育上來看,一些大學在課程開辦上無法滿足現實社會還要,在這些專業領域還存在著“普通的普遍”和“尖端的稀缺”這些突出問題。
劉齊表示,近些年來相關部委正對大學進行分類引導,同時各大學也依照自身實際,再次考量辦學定位。如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推動的學術研究型大學,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的人才為重點的應用研究型大學,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的應用技術型大學,也有主要培養本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的應用技能型大學等。
在他看來,專業“冷熱”之分會因世而異、因時而異、因校而異、因人而異,須要理智看待。網路的推動讓某個專業的討論集中爆發,但它并不一定是現實中的小眾專業或熱門專業。何謂的“天坑專業”,并不意味著都不能報。“熱門”“冷門”專業,展現的是在一段時間內,該專業人才由于需求量大,而導致的某一專業領域內人才一時風靡的態勢。即便這些供求緊張的狀況得到改善,并且供過度求,必定導致該專業人才的短缺,熱度也就日趨漸冷了。
劉齊建議,對于考生和父母來說,考取會考志愿還要看清楚自己,綜合考慮個人的素養、能力、興趣愛好和家庭情況,熱門專業不一定適宜每位人。并且每位小學的情況不一樣,不僅要選中學,需要視察學科狀況。對于中學生來說,也要關注社會的需求,主動融入到時代發展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