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1-04 08:03:56作者:佚名
為進一步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現代化,依照《“智慧校園”創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特制訂我校“智慧校園”創建工作如下施行方案。
一、指導思想
未來幾年,以國家、省、市、縣近些年來有關教育變革發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規劃綱要及相關要求為指導,以“統籌規劃,分步施行;整體推動,突出重點;優化應用,資源共享;立足高檔,跨越發展”為原則,施行以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為主要特點的智慧教學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估算的智慧管理,高標準推動中學信息化建設,通過構建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氣氛,推動班主任發展、促進中學生成長,提升中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中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中學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深化素養教育,逐漸實現中學教育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領導
主任:謝海波
副主任:李紅賓唐研花
成員:謝運梅廖佳佳黃雪松等
三、學校概況
我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智慧校園建設包括哪些,校園網始創建于1992年,校園網路全覆蓋于2013年施行。中學在校園數字化方面投入根據《“校校通”工程建設手冊》高標準嚴要求進行武器。十多年來,中學的信息化建設仍然逐步發展,在中學科學發展中的推進作用越來越顯著。具體表現在:中學目前擁有多媒體課室1間、計算機課室1間,并建有廣播中心。每位辦公室一臺臺式筆記本;校園網使用100M聯通光纖接入因特網,并高速連入市城區域網,實現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等場所無線網路全覆蓋。從軟件環境來看,我校現已建成中學網站、家校聯系、電子圖書等平臺。從教員工信息素質來看,班主任基本能熟練應用多媒體舉辦教學活動,絕大部份班主任能制做質量較高的多媒體講義。管理人員能熟練使用辦公應用軟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設的問題主要是:系統性的整體規劃有待提高,信息技術專業人員過剩,基礎設施武器不先進、不全面、嚴重老化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需增強,在黨務管理、學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對師生全面素養能力和發展水平方面考評的平臺需進一步建立。
五、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幾年的跨越式建設與發展,建成高水平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公共平臺,實現高速、安全的校園網有線無線全面覆蓋校園、信息化終端布滿校園,立足師生職工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以信息技術對中學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進行現代化改建,建立資源數字化、應用集成化、傳播智能化的信息環境,建設可共享的優質校本資源庫,實現教學教研、管理服務的高度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師生的信息素質和應用水平,最終建成優質、安全、綠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園智慧校園建設包括哪些,為建設全國一流中學的總體目標提供強悍支撐。
(二)具體任務
1、加快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建立學科齊全、標準統一、種類豐富的校本資源庫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資源管理平臺。
建設校本資源庫和資源庫管理平臺。校本資源庫計劃涵括教育管理庫、學科資源庫、教研論文庫、教學視頻庫等,推動學科專業資源的數字化改建,實現校區管理檔案、教案、試題、課件、精品課程的數字化和網路化。
建立分校數字化圖書室及數字化實驗室建設。建設數字化圖書室,引進數字圖書、電子刊物,使師生在校內外都可對所藏圖書進行查詢、檢索、預借等操作。優化電子圖書閱覽室,使圖書室成為中學的學習中心。推進數字化實驗室應用,促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培養中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2、實現黨務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功能強悍的公共信息和管理系統,提升中學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開發先進的管理信息綜合系統。以信息化手段整修和優化黨務管理工作。開發和建立辦公手動化管理模塊、教務管理模塊、云錄播教學系統、視頻大會系統、監控安防系統、人事管理模塊、教員工績效評價模塊、學籍管理和綜合素養評價模塊、學校財務和后勤管理模塊等。逐漸實現多平臺網路統一身分認證,使用戶實現跨部門和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交流。
建立校園ic卡工程。“一卡通”包括門禁管理系統、食堂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考勤管理系統、簽到管理系統等。實現“一卡通”系統與電子黨務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3、實現教育教學的數字化、個性化,促使基礎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滿足中學生自主、便捷、高效、個性化的學習須要。
推進基礎性課程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推動以中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為班主任提供有效的網路講課環境,為中學生提供有效的網路學習環境,為教學的狀況評估提供科學根據。探求基于網路的開放、交互、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平臺與數字圖書室、學科資源庫的整合,實現師生多渠道即時溝通,培養中學生基于網路的終生學習能力。
推動基于網路環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設教科研協作、管理和剖析平臺,開發和引進科研資源庫、學術資源庫、課題資源庫。為優秀班主任構建專門資源庫和信息發布平臺。
六、保障舉措
(一)轉變觀念,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是施行素養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體教員工要充分認識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進一步增強認識,轉變觀念,推動信息技術與中學管理、教育教學中的深度融合。
(二)強化領導,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創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任主任,分管廳長任副主任,負責制訂中學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各部門積極支持,明晰職責,密切協作,共同促進。
(三)強化管理,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教育信息化檢測評估機制。構建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定期總結嘉獎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各部門工作考評,著力推動教育信息化工作。
(四)強化網路與信息安全,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縣的網路、信息安全相關法規、政策,完善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系。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確保網路健康、安全運行。
(五)強化隊伍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備信息化專職人員;加強對班主任、信息化工作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推動建設具有現代信息素質、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班主任隊伍和管理隊伍。
(六)加強投入,為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維護資金及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經費納入預算。樹立項目意識和經營意識,擴寬經費渠道,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創建智慧校園,對于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將借此為抓手,進一步強化中學信息化的軟硬件建設,弘揚成績,克服不足,迎難而上,堅定信心,繼續努力做好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工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中學管理再上新臺階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