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28 17:51:33作者:佚名
一年一度的高考將至,考生和家長都會有緊張、焦慮、激動的情緒,這很正常。高考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關口。人生路漫漫,關鍵的一步就在眼前。據說,幾千年前,科舉時代有鄉試、會試、殿試等幾次考試,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道道高門檻,只有跨過這些門檻,才算魚躍龍門,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惜那個年代沒有微信,不然考前勵志雞湯多得是。不過不同時代勵志方式也不同,科舉時代就誕生了各種勵志壓歲錢,我們稱之為壓歲錢。
清代“狀元計第”錢幣來自云南。“狀元計第”即科舉狀元,稱“元”。鄉試狀元稱“節元”,聯考(省試)狀元稱“會元”,殿試狀元稱“狀元”。“狀元”制度起源于唐代。《明史·選舉志》云:“狀元僅三人,謂狀元、榜眼、探花、次進士計第。”計第指科舉中的選拔,因榜上名字以甲乙順序排列,故名。隋唐時期僅用于進士。明清殿試狀元、第三名稱為次進士計第,亦簡稱為計第。此外,還有狀元計第、榜眼計第、探花計第等稱號。
明清時期,“狀元吉地”象征功名顯赫、官至高位、俸祿豐厚。舊時有“天上麒麟子,天下狀元”之說。因此,“狀元吉地”這一吉語聲譽良好,在明清時期廣為流傳。
唐伯虎,明代才子,因鄉試中得了狀元,被同時代人稱為唐解元,他為此得意洋洋,刻了一枚紅印:南京解元。但此后他的仕途始終沒有任何起色,只是在浪尖上掙扎,卻始終沒能闖過龍門。即便如此,也不影響他日后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誰說萬事不如意,唯有讀書才是上乘?未必!什么是成功?難道只是當官就行了?不入官場,就不知道什么是黑暗。包龍圖斬殺陳世美時,給了他三百兩銀子,送給他那一對可憐的孩子,讓他好好讀書,不要做官。包公并不想讓他們長大后入官場。
“文星高照,獨占鰲頭”錢幣為清代蘇魯作品。相傳東海之濱天臺山的羲和部落天文知識十分豐富,他們最早認識了北斗七星,并將離斗柄最遠的那顆星命名為奎。其后代伯益成為部落首領后古代高考的別稱,在扶桑山的敖頭石夢見奎星,受其啟發,寫下了《山海經》。后人將奎星尊奉為文運功名之神(紅發、藍面、翹足、手執墨斗、手執紅筆,立于天臺山敖頭石之上),并在天臺山敖頭石后修建了奎仙閣(遺址尚存)。 據此典故,自唐代以來,考生迎榜時,都讓狀元站在鰲頭上,這叫“魁星指斗,獨占上風”,就是占第一名或第一名的意思。從此以后,全國各地的考生和達官貴人都來奎仙閣燒香,在鰲頭石許愿的人絡繹不絕。后世,皇宮正殿前的臺階上,有一塊巨龜浮雕,狀元便站在那里接受科舉的榜眼榜。元代佚名《陳州賣米》序言寫道:“曾于殿前獻太平之策,得了狀元。”
前不久,我和寧波的朋友用收藏多年的一枚宋代十二生肖羊古錢換取了一枚“探花吉地”錢幣。此錢幣為清代桂祿鑄。當時,我即興作了一首詩來紀念這次行動:
第三名
吉金投方與圓
綠色飛翼
為了虛假的名聲而犧牲
第一句講的是科舉第三名。殿試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甲。我的拙作《探花集》之所以取名《探花》,有兩層含義,一是想探究花錢的文化內涵;二是我認為自己在錢幣研究上最多處于第三梯隊。
第二句話是不言自明的。
第三句,青飛是古錢幣的別稱,一種昆蟲的名字。傳說青飛生子后,母子分離后會聚在一起。人們用青飛母子的血涂抹在錢幣上。涂抹了母親血或孩子血的錢幣用后會飛回來,所以有“青飛還錢”的說法。因此,古人稱錢幣為“青飛”。雙飛翼,指的就是當時通過快遞在路上跑來跑去交換的兩枚錢幣。
第四句的犧牲,指的是生肖羊的錢幣,我是屬羊的,拿自己的生肖錢幣去換一枚毫無意義的錢幣,這不是為了虛名而犧牲自己嗎?
還有五子登科、魚躍龍門等壓歲錢,也都和科舉有關。相傳五代后周時期,燕山郡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品學兼優,相繼考中了科舉。當時“五子登科”被人們所推崇。當時的太傅馮道還專門為他作詩,說:“燕山竇侍郎,有道教子。一株老靈春樹,五枝桂花香。”就連宋代的入門書《三字經》也有這樣一句話:“竇燕山,有道教子,教五子,個個名聲顯赫”,歌頌五子登科的故事。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黃河里的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成龍。這個短語出自《三秦記》:“河津又名龍門。禹鑿山開閘,寬一里多。黃河流經其中,而兩岸不通。每到春天,黃鯉就會逆流而上,能過的人就會變成龍。”后來這個比喻被用來形容科舉考試的順利。
2018年春天,我和幾位晉南的朋友一起去祭拜司馬太公墓。我們經過黃河龍門關,爬上天梯崖,這是北魏孝文帝時期修建的古棧道。遠遠望去,龍門關外,黃河從峽谷中流過。想到同學們的辛勞,我便賦詩一首:
黃河從昆侖西流
金色鱗片斷裂
帶來18萬條鯉魚
跳過這扇門,變成一條龍
中國的科舉制度始于隋唐,為普通百姓提供了改變命運的途徑,與鯉魚跳龍門的傳說相呼應。
在各種奇特的吊錢中,有一種很有意思的叫“天子弟子”,也和科舉有關。上面有一個蝙蝠形狀的吊鈕,因為古錢上有孔(眼)英語作文,諧音是“福氣在前頭”。正反面有四個圖案,都是楷書“天子弟子”。天子弟子是指科舉時代參加殿試考取的進士。殿試是國家考試的最高級別,皇帝往往親自擔任主考官,所以殿試中考取的進士都自稱天子弟子。
宋元明清時期,為滿足民間的需求,大量鑄幣古代高考的別稱,如今流傳下來的福幣中,福幣所占比例遠遠超過其他品種,說明其在民間十分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