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10 08:12:40作者:佚名
該校還面向外省招生。澎湃新聞注意到,官網公布的各省復讀生學費分為三個檔次,分別為1.8萬、2.8萬、4.5萬元。廣東、江西、天津、西藏、新疆、浙江為“尚未達標省份”。點擊鏈接顯示“敬請期待,2024年復讀生標準即將更新”。
提交報名信息后不久,孔建就接到一名自稱“衡水中學李老師”的電話,對方稱自己負責天津招生,孔建稱其孩子高考成績在560分以下,除住宿費外,還需交9.8萬元學費。
“李老師”的微信名為“李俊浩”,他發給家長的圖片顯示,天津班按年級分三個年級招生,第一學期學費分別為1.8萬元、2.8萬元、4.5萬元,第二學期“培訓費”為4.5萬元。
一位微信名為“李俊浩”的工作人員提供了“衡水中學天津班”的付款碼。
讓孔健疑惑的是,當他使用“李俊浩”提供的微信付款碼支付費用時,圖片界面顯示的是“衡水中學天津班”貝語網校,但收款人卻不是學校,而是“衡水清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當他掃碼后發現,在上述費用表上面,還需多付8000元。
“這是詐騙嗎?”孔建問,為何不從學校賬戶扣費,對方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天津班”學費標準表已發至家長手中。
天眼查顯示,衡水清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以文化藝術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注冊資本10萬元,李俊豪獨資持有,公司現有員工2人。
有家長報警,校方稱可以把錢轉給媒體公司。
孔健稱,在“李俊浩”的介紹下,6月30日上午,眾多家長在天津長江路某賓館二樓參加“衡水實驗暨阜陽中學天津留級班家長會”,現場禁止拍照、錄像。
會上,有家長因擔心受騙而報警,當地警方也派人員前去核實。當天辦案民警向澎湃新聞證實,當天確實有人在酒店召開“衡水實驗與阜陽中學天津留級班家長會”,并接到相關人員的舉報。
該警員稱,經現場核實,相關人員出示了兩所學校的授權書,確認此次招生宣傳活動得到了學校的授權,因此警方并未采取相關行動。
澎湃新聞采訪了多位到場的家長,一位家長表示已經交了錢,“不能說便宜,但是這個價格我能接受。”另一位已經交錢的家長也表示,“多交點也沒問題,我們只想要最后的結果。”
而對于費用不是學校收而是由媒體公司收取的情況,也有家長擔心存在風險且缺乏保障:“交了錢之后,如果孩子說學校不適合,想退學,學校又說沒交錢,發生糾紛怎么維權?”
7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冒充天津考生家長衡水中學復讀報名,撥打了衡水中學實驗學校、衡水阜陽中學官方公布的復讀報名咨詢電話。
兩所學校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如果想報名天津復讀班,需要聯系天津班負責人李先生,并提供的聯系電話與前述“李先生”相同。當被問及天津班的繳費賬戶時,衡水中學和阜陽中學的工作人員均表示,需要先轉入李先生提供的衡水清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賬戶,然后再轉入學校自己的賬戶。
至于為何天津班的收費會高于其他地區,“李老師”向澎湃新聞表示,首先天津班學生人數少,計劃招生只有240人,而河北有上千名學生。另外,天津班需要專門的教研組研究天津高考,還需要邀請一些天津高考專家進行學術交流,這些都需要更高的教研成本。有家長稱,掃碼后加收的8000元是中介費,但“李老師”稱,這筆費用也是學費,并不存在中介費。
部分家長已經繳納費用,繳費單位為“衡水清華北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對于付款流程,“李老師”稱,學費分兩次繳納,“(第一筆付款審核通過后,我會再支付剩余的費用)。”他提供了“衡水中學天津班”的付款碼,掃碼后顯示,付款單位為“衡水清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專家稱重修課程應明確標示,律師稱或有隱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澎湃新聞表示,補習班根據高考成績不同收取不同費用是常見做法,目前補習班的收費由市場自主決定,這里最關鍵的問題是,補習班收費是否對學生和家長做到明碼標價。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民辦學校舉辦或者與公辦學校合作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有獨立于公辦學校的校園、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和獨立的專任教職員,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獨立進行會計核算,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即“六個獨立”:獨立法人、獨立會計、獨立招生、獨立發證、獨立校園和設施、獨立教職員。
熊丙奇指出,國家明確規定公立學校不得辦復讀班,民辦學校也不能以公立學校名義招生,再以民辦學校名義辦學,但一些地方仍常常縱容公立學校違規辦學衡水中學復讀報名,變相辦復讀機構。
北京天斗律師事務所主任梁紅剛對澎湃新聞表示,學生繳納學校費用時,最好是繳到學校的公共賬戶上。如果涉及到第三方收費,學生和家長可以要求學校和第三方出具相關授權收費合同,以維護自身利益。否則,一旦雙方發生退款等糾紛,要求學校退款,學校可能會要求學生找第三方收費機構維權。還有資金監管的問題,因此需要明確責任義務,了解第三方收費機構的收費屬性和所提供的服務。
梁紅剛建議,學生和家長與復讀機構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注意合同約定的事項,不同費用對應的服務,還要了解住宿條件、班級規模、師資隊伍等。有時候招生宣傳與實際情況不一致,也容易引發糾紛。(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