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9-11 17:44:40作者:佚名
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4年定下基調
宏觀經濟政策取向
(一)2024年經濟工作總體基調: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建后破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4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深化中央政治局會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精神的總體思路上,會議強調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上求突破,在穩預期、促增長、保就業上保穩。這一“進”與“穩”的結合凸顯了會議強調,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要一邊化解債務,一邊尋找新的發展路徑,要激發民間投資,擴大利用外資。債務風險較低的地區,要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經濟發達省份,要真正擔負起責任,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同時,總結了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修復的四大“瓶頸”,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不振、風險隱患多等。針對這些挑戰,會議強調“穩中求進”方針網校頭條,即通過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來促進穩定,在“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方面,提出“多措并舉促穩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以應對當前的困難和挑戰。總體來看,2024年經濟工作部署將本著“穩中求進、穩中求進、先立后破”的方針,針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挑戰,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通過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2. 2024年高質量經濟工作
以發展為核心,強化四條主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四大經濟工作主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消費投資良性循環、持續防范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這四大主題體現了國家對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對風險防控的持續重視。
主線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現代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堅持以實體經濟發展為重點。經濟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優勢產業引領地位,增強戰略資源供給保障能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體化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新型服務業體系,加快發展物聯網、數字經濟,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體系集成,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主線二:著力擴大內需。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的工業體系優勢。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運行,消費潛力快速釋放,消費市場持續回暖。以網絡零售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業態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著力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加快釋放新興消費動能,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通過相關舉措發揮擴大消費、穩增長、促發展作用,培育網絡零售、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型消費模式,發揮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主線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24年重點領域改革主要體現在金融監管、金融機構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相關民營企業改革等方面。在體制改革方面,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為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主線四: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效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是鞏固和加強經濟回暖態勢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結構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化解地方債務,穩定市場預期,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化解風險,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2.國家部委重點關注產業升級擴能
2024年經濟工作部署有效需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國家部委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產業升級、擴大有效需求、防控風險等作出工作部署,為2024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1.建成現代產業體系2024年
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我國工業體系優勢顯著,目前是世界上工業體系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國家。2009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保持穩定。2023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9.9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33萬億元,同比增長5.0%,占GDP比重達到2.3%,比重達到26.2%。
我國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地位不斷提升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應該看到,我國制造業也面臨傳統產業成本優勢逐步減弱和高新技術產業受到壓制的雙重挑戰。此次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科技部、工信部隨即召開會議,明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點方向。科技部強調要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工信部則以穩增長十大產業為重點,重點抓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同時,財政部、人民銀行、發改委也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從各自領域入手,支持實體經濟產業升級。
2. 擴大有效需求是2024年
重點經濟領域
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突出。2023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對經濟增長貢獻了4.3、1.5和-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2.5%,成為GDP增長的首要推動力。2023年前四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66.6%、84.5%、94.8%和82.5%,除一季度比去年同期(67.4%)低0.8個百分點外,二至四季度均高于去年數據;相應地,2023年單季度最終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4.8%、5.9%、4.6%和4.3%。無論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是從GDP的拉動程度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2022年都達到了更高水平。
2024年,為鞏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加大對消費的政策支持力度。從重點工作安排來看,商務部表示,要培育新興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促進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同時,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局也在財政資金、消費領域金融服務、項目資金擔保等方面給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