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5-22 11:34:47作者:佚名
【 字號: 大中小】【打印】【 糾錯】
依據《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現役軍官選拔補充暫行規定》等相關文件的精神,為了廣泛吸納高校中的杰出人才投身于新時代的強軍事業,根據全軍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國防科技大學計劃于2025年開展第一批次的直接選拔和招錄軍官工作。現將相關事項予以公告:
一、招錄對象
主要針對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或學科的理工類應屆博士畢業生進行選拔。對于國(境)外高校畢業生,則依據世界QS排名前200名的標準進行篩選。對于表現特別突出的候選人國防科技大學招生網,即使本科或碩士學歷并非來自“雙一流”高校,也有機會被錄取,但所有被選中的候選人,其本科學歷都必須是通過第一批次錄取獲得的。
成人教育、網絡教育、開放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的畢業生,還有那些由普通高等學校錄取的定向就業生,以及因留級或休學超過半年(不包括應征入伍者)的畢業生,均不在直接選拔招錄的范疇之內。
二、招錄崗位
國防科技大學在直接選拔招錄崗位時,涉及的主要學科專業包括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等領域。
三、招錄條件
政治要求嚴格,要求軍人政治立場堅定,品德高尚,作風端正,心甘情愿投身于國防建設,這些均需滿足軍隊規定的軍人基本資格,并達到政治審查的嚴格要求。
2.學歷條件。博士研究生學歷且在規定學制內取得學位。
博士研究生的年齡上限為34周歲,但若是在2025年7月底前完成學業,則年齡限制可至2025年6月30日;若是在2026年1月底前畢業,則年齡限制可至2025年12月31日。對于急需人才的崗位以及少數民族或退伍軍人背景的畢業生,年齡限制可適當放寬至35周歲。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無任何不良習慣,完全滿足軍隊體檢的各項規定要求。
四、招錄程序
應屆畢業生需通過網上途徑進行報名國防科技大學招生網,具體時間為3月20日至3月30日。在此期間,他們需遵循相關規定和要求,在軍隊人才網上自行完成報名手續。這包括準確填寫個人資料、挑選心儀的招錄崗位以及提交必要的材料。每位畢業生只能報名一個崗位。
進行資格審核。在審核報名者的學校專業背景、學歷及學位等條件之后,符合要求的報名者將被納入預選名單。
對初選對象進行體質評估及政治審查。此類對象將由省軍區所屬征兵機構依照軍隊既定規范,分別實施體質檢測和政治審查。
對候選人進行詳盡評估。招聘方通過聆聽介紹、審閱資料、實地考察等多種途徑貝語網校,全方位掌握入選者當前的實際表現、學術成就、守法記錄等信息,并在需要時增設面試、筆試等選拔步驟。
用人單位設立專門的考評小組,對初選候選人進行綜合評估,重點考察其專業能力和創新思維。
按照既定程序和權限對招錄對象進行審核批準,批準通過后,用人單位需迅速通知被選拔的招錄對象,被通知者應在收到報到通知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前往相應單位報到。學校負責組織完成入伍訓練及服役鍛煉,隨后,省軍區系統的兵員征集部門將依照規定為直接選拔的招錄對象辦理入伍相關手續。
五、比較優勢
軍人備受社會尊敬,這一職業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榮譽,給軍人家屬帶來榮耀與驕傲。對于在軍隊工作中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依據國家及軍隊的相關規定,將予以表彰和獎勵,并賦予相應的榮譽。
待遇穩定,軍官依法享有相應的政治、工作、生活及優撫待遇。他們能夠獲得基本工資、津貼、補貼、配偶榮譽金、父母贍養補助等工資福利。此外,他們還享有公寓住房、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等福利。依照規定,軍官還能獲得課時費、科研崗位等級津貼、科研崗位績效津貼等。
福利待遇周全。軍人和他們的親屬(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岳父母)在軍隊醫院就診享有優先權,并可按規定獲得免費或折扣醫療服務;軍官每年享有休假或探親假期,乘坐交通工具、參觀游覽等可享受優先服務或免票待遇;軍官的家屬在隨軍落戶、就業安置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均可獲得國家和社會的優待。
前景十分看好。國防科技大學作為唯一一所躋身國家“985工程”建設名單的軍隊院校,同時也是唯一被納入國家首輪“雙一流”建設支持行列的院校,其6個學科的基礎科學指標已躋身全球前1%的行列,5個學科連續被納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最新的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該校A類學科的數量實現了顯著增長。該校系中央軍委直接管轄的綜合性研究型學府,在強化軍隊科技實力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戰略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匯聚并培養了眾多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在國家人才工程計劃及獎勵表彰中,該校入選者人數接近400位,而在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全國全軍優秀教師的評選中,該校約有200名教師獲此殊榮。學校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及軍隊現代化發展,肩負起兩彈一星、北斗導航、載人航天、超級計算等眾多關鍵工程的研究與開發重任,目前設有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以及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資金規模長期位居國內高校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