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3 10:06:35作者:佚名
回來吧,回來吧,為什么回國兩年后又出國留學了?
在提供留學服務的過程中,有些客戶會經歷一個從陌生,到了解,到最后熟悉,甚至成為朋友的過程。 這種經歷比做生意有意義得多。
今年的碩士申請客戶中,有A先生,我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他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從陌生人那里建立起充分的信任。 雖然我們還沒有見過面,但等他八月底來加拿大后,我相信有機會成為朋友,盡管我們年齡相差幾代人。
A先生是一個普通人。 他出身于中部省會城市的一個普通工薪家庭。 他的父母在公共機構工作。 作為部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的收入比老百姓少,但比老百姓多。
2013年初,讀完高二、高三的A先生前往澳大利亞讀預科課程。 次年,順利考入悉尼大學經濟學專業; 2018年初,完成本科學業的A先生獲得了繼續攻讀悉尼大學供應鏈管理碩士學位的機會。 按照要求,A先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順利獲得了碩士學位。
在澳洲留學期間,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我還堅持做一些兼職,有過兩次專業相關的實習經歷。 這些經歷讓A先生從一個無知的男孩成長起來。 心態、獨立能力、英語水平、工作能力、認知水平都有所提高。
雖然A先生非常喜歡澳大利亞和悉尼。 但根據與父母的約定,2019年底前,我回到家鄉省會Z市。2020年初出國留學2加2,A先生收到了某知名電子公司的全職工作合同。商業公司,開始了他真正獨立的生活。
A先生雖然有女朋友,但仍然在家吃住,收入中等,完全沒有經濟壓力。 碩士學歷、海歸背景、父母都是事業單位職員的她,在同事眼中相當亮眼、光鮮亮麗。 有人喜歡她,有人不喜歡她。 但這些對他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不幸的是,剛進公司不久,COVID-19疫情就襲擊了我,我的生活、工作、收入都不穩定。 疫情的反復,對他本人和公司的業務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020年下半年,A先生因為是新人,被公司裁掉了。
后來,A先生又找到了兩份工作,但由于疫情、經濟形勢、就業形勢、自我適應等原因,未能堅持下去。 A先生本人總結說,與之前在國內度假時非常輕松愉快的情況不同,這次回國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深入融入社會出國留學2加2,有很多深刻的感受。
這兩年我發現社會變了,我也變了,很難真正融入。 總覺得中間有什么東西,讓人很不舒服。 慢慢想一想,你還是能發現一些你可能無法接受的社會現實。
人際關系太復雜了。 第一份工作,因為父母的緣故,一些領導對他照顧得很好。 正是這樣的關心,讓同事們互相猜疑。 雖然他們沒有造成任何問題,但是他們對他非常戒心,讓他很難融入部門群體。 同事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 這既不是簡單的工作關系,也不是熟人朋友關系。 生活、工作、友誼都在同一個鍋里。
沒有個人空間。 雖然他是新人,很多同事還不熟悉他,但總是有人問他女朋友在哪個單位,掙多少錢。 有同事還問他,你這個月獎金是多少。 單位里的活動太多了,除了正式的小組會議。 當同事結婚、買房、買車、升職,甚至中國隊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時,同事都會邀請他們參加聚會。 每周開3到5次會議并不少見。 太多的活動極大地壓縮了一個人的個人空間。
工作生活沒有界限。 加入公司就像簽了一份背叛合同,隨時可以要求加班; 領導、同事不管是晚上、周末還是節假日都會打電話給你,只要有事就行,有時根本沒有關系。 最離譜的就是半夜給我打電話詢問工作上的事情。
領導培養人就像培養孫子,沒有任何尊嚴。 在公司里,領導無論多大,在普通員工面前都如同國王。 不犯錯還好,犯錯被抓了,訓人真的會讓你感覺自己連孫子都不如。
A先生很努力地想要融入,但確實很難。 說話做事都困難; 無論你怎么想,也很難思考。 2021年國慶期間,父親的一句話讓A先生終于下定決心,再次出國留學,畢業后移民留下來。
A先生的父親說:我們是普通人中的普通家庭。 雖然我們不愁吃穿,但是我們能給你最大的幫助和支持就是你所獲得的學歷和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不用擔心我們的養老金。 您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就是讓我們在年老時不為您的工作和生活操心。
你留學歸來,擁有碩士學位,能力也不錯。 但你的未來只能取決于你自己的努力。 你們也看到,當前就業形勢并不好。 機會很多,但沒有資源,哪里來的機會? 我也看到你遇到了很多麻煩,很難真正融入和適應。 這和我們來澳大利亞看你時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要我說,反正我也是個普通人,還不如趁年輕出國留學,然后留下來。 至少你有機會選擇做你喜歡的事情,也可以選擇不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你應該比我們更了解普通人生活壓力較小的地方。
A先生正是用這句話做出了選擇。 A先生自嘲地說:我發現在普通人中,我只有一個優勢。 如果我想出國,對我來說比大多數人都容易。 于是我又來找你們,幫我再次申請加拿大的碩士學位。 有第二碩士學位的人不多,但對于我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昨天,A先生獲得了加拿大碩士留學簽證。 月底,我將來到加拿大,開始我的海外生涯。
A先生已經是成年人了,對國外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語言能力也不錯。 回國工作兩年后,我發現自己面臨的很多問題都很難解決。 我最終再次選擇出國,并不是一時興起。 應綜合評估、深入考慮后作出決定。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A先生的選擇是基于他對自身各方面條件的評估,基于他想要什么、他能想要什么、從哪里可以獲得的理性決定。 可以參考,但不要模仿。
俗話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即使你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你仍然可以跳出來。
關于這個話題貝語網校,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我們致力于呈現加拿大教育的客觀、全面的圖景。 歡迎家長積極參與,在留言區提問、分享意見。 希望您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留學生家庭。 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并給我們點贊。 謝謝你們!
本公眾號文章(包括文字、視頻、音頻、照片)未經授權禁止其他公眾號及媒體轉載。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需授權轉載請聯系微信:106338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