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14 14:06:53作者:佚名
一、招生范圍
江蘇省符合參加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資格的考生。
二、招生計劃
2024年綜合評價招生計劃不超過我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具體以省招生部門確定的我校總體招生計劃數為準,招生計劃各專業根據報名人數確定)。
三、招生專業
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我校的學科優勢和特色,以及代表性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要求,“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專業、一流學科科教融合班、一流產教融合班,專門為考生開設。 國家和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等優勢專業。 今年招生專業以省招生部門最終公布為準。 2024年綜合評價招生專業如下:
第一選擇物理,第二選擇化學
物理為首選科目,可再選科目沒有限制
第一選擇是歷史,再次選擇的科目沒有限制。
評論:
1、拔尖科教融合班項目: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培養、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聯合培養。
學校將于2018年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開展聯合培養,2023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開展聯合培養。聯合培養模式為:學生分班,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指導。 聯合培養的學生中,擇優選拔不少于30%的學生,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2.產教融合拔尖班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培養]、通信工程(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培養)、軟件工程(與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培養)、信息安全(與奇安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培養)、供應鏈管理(與江蘇京訊迪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培養)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與國電南京自動化有限公司聯合培養)。
學校與知名企業共建各類實驗班。 實驗班實行“雙師指導+產教融合”培養體系,實行雙導師制。 國家杰出青年、特聘教授擔任學術導師,行業資深專家、高級工程師擔任企業導師,產教結合; 建立“一流專業+校企共建”的課程體系。 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為不少于2家相關企業提供服務。 數月的實習機會提升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強化實踐能力; 采用“科教合作+國際交流”培養體系,由導師帶領學生參加科學研究、企業項目、學科競賽、雙創訓練等,支持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參觀交流、短期培訓、學術會議等; 制定“學生為本+政策護航”服務體系,制定實驗班獎學金政策制度,選派不少于30%的學生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
3.雙學士學位綜合人才工程
為積極推進綜合性人才培養,2024年將開設人工智能+大氣科學、金融工程+信息安全、應急管理+環境工程3個雙學位專業。 雙學位專業屬于不同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他們制定單獨的培養計劃,分班培養學生,體現了??跨學科、復合型、創新型的培養特點。
四、報名條件
綜合素質優秀、符合報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統一考試資格的江蘇省高中畢業生。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報名。
1、學科專業類:高中自然科學素養競賽或人文綜合素養競賽獲省級三等獎以上。
自然科學素養競賽名單
人文學科綜合競賽名單
2、思想品行類:高中階段獲得地級以上市(含)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的人員,或在慈善事業、志愿服務、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的人員。道德方面并獲得地級市(含)以上獎勵,經學校專家組認可。
3.學業優秀類:高中至少三個學期的最終總成績(含模擬考試)應在同年級和首選學科類別中名列前茅。
排名要求:
(一)來自江蘇省首批優質示范高中、培訓學校、南京大學優質合作示范高中的學生,高中三個學期及以上期末成績(含模擬考試)名列前茅相應年級首選學科排名前60%(含)的學生;
(二)南京大學優質合作聯動中學學生,高中三個學期期末成績(含模擬考試)在本年級首選學科學生中排名前30%(含);
(三)四星級中學考生,高中三個學期及以上期末成績(含模擬考試)在本年級首選科目學生中排名前20%(含);
(四)其他中學考生成績須進入前5%(含)。
4、創新能力:在擬招收的某一學科領域具有創新能力、特殊技能或創新潛力,并能提供最具代表性的證明材料的申請人,由學校專家組審核通過。
五、報名方式
我校綜合評價招生實行網上報名,不接受紙質報名材料。
1、報名時間:即日起至5月10日(報名系統將于5月10日23:50關閉)。
2、網上報名: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進入報名網站。
進行報名,并根據報名系統提示上傳以下申請材料的電子掃描件或圖片,填寫完畢后提交。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4年綜合評價招生申請表》(報名完成后由系統生成,網上報名完成后由報名系統生成并打印。每頁須由本人簽名)考生本人(由所在中學負責人簽字并加蓋中學名稱公章); 在線上傳路徑為“填寫申請表——下載申請表——上傳申請表”;
(2)二代身份證有正反兩面,網上上傳路徑為“填寫申請表——補充材料——身份證”;
(3)符合報名條件的相關獲獎證書(如滿足多個報名條件,需上傳各獎項的獲獎證書原件掃描件)。 其中,符合條件1(學科專業類)、2(思想品行類)、4(創新技能類)的須上傳獲獎證書原件掃描件或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并在線上傳路徑為“填寫申請-補充材料-證明材料”;
注意:滿足條件 3(學業成績)的其他材料無需上傳。 最終高中或模擬考試成績及排名以簽署并蓋章的申請表中填寫的信息為準;
以上材料均須按照報名系統要求進行原件彩色掃描或拍照上傳,并通過報名系統在線提交。 考生須保證上傳的材料真實、準確、清晰。 未按要求完成登記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登記無效。
3、繳費:通過資格初審的考生須于5月31日前在網上報名系統中確認面試并繳納費用。按照《關于進一步明確我省普通高等學校收費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江蘇省物價局、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教育廳(蘇物價費[2007]423號、蘇財綜[2007]92號、蘇交財[2007]號) 92號文(2007)89號規定,考生須繳納綜合評價入學考試費,每人60元。逾期未確認或繳納費用的,視為放棄面試。資格。
6. 遴選程序
1.資格審查
報名截止后,我校將組織專家對報名材料進行資格初審。 材料審核過程中,學校將對考生提交的證明材料進行審核。 中學和考生還必須對提交的所有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提供虛假材料的,將取消綜合評價資格,并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初審通過的考生名單將于2024年5月25日前在我校本科招生網站上公布,并按規定報省教育考試院。
初審通過者須網上確認參加我校組織的面試。 截止時間為2024年5月31日,未確認者,視為放棄面試資格。
2. 評估安排
評審時間初步定為6月15日至16日。 考核以綜合素質面試的形式進行,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科專業知識、創新潛力、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具體安排將通過學校另行通知。本科招生網站。
3.確定入圍名單
我校綜合評價招生領導小組根據考核結果,包括物理等科目和歷史等科目,按綜合評價招生計劃的5倍確定合格考生。 入選名單將于6月22日前在我校本科招生網站公布,同時按要求報省教育考試院。 經公布后無異議的考生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錄取分數線,方可享受相關優惠錄取政策。
4、優良的注冊政策
凡通過面試的考生,高考成績須符合我省相應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考生須達到其選拔考試科目對應的資格考試成績。
七、入學方式
1、已獲得我校綜合評價招生資格且文化成績符合要求并通過選考科目對應資格考試成績的考生須登錄省教育考試機構填寫高考成績并在規定時間內提出考試申請。 系統,在“綜合評價招生”欄填寫綜合評價招生申請。 申請專業必須從我校綜合評估招生簡章公布的專業中選擇,否則視為無效申請。 考生選考科目須符合我校招生簡章規定的要求,方可報考相關專業(類別)。
2、我校將根據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大學評估成績,計算入選考生的多重加權綜合評價成績。 根據多因素加權綜合評價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按照“分數優先、符合意愿”的原則擇優錄取。
多元加權綜合評價分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轉換后分數的總和保留到所有小數位:
3、考生多項加權綜合評價成績相同時,高考成績中語文、數學兩科成績之和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錄取分數線,語文或數學最高分,外語科成績,第一選擇科目成績,第二選擇單科成績。 分數最高的考生按照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錄取; 按上述規則排序后,若仍相同,則綜合衡量考生的綜合素質,擇優錄取。
八、監督機制
一、我校在省教育廳領導下認真落實相關政策要求。 學校成立了由學校領導和紀檢監察部門組成的綜合評價招生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綜合評價招生工作。 學生工作處、教務處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
2、學校嚴格落實高校招生“陽光工程”要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原則,認真做好綜合評價和招生考核工作。 學校考核面試遵循“五隨機”原則,即“考官隨機確定、考場隨機分配、試題隨機選擇、學生隨機分組、考官隨機輪換”,整個過程被記錄并錄像。 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對綜合評價和招生全過程進行監督,接受社會投訴舉報。
3、招生綜合評價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上級規定,考生及其所在高中填寫的內容和提供的材料必須真實、完整,不允許有與事實不符的報名材料、證明材料等。 虛假報告或者偽造、變造有關材料,考試作弊、替他人考試,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一經查實,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學校將考生違規事實報告省教育考試院。 對責任考生本人和尚未入學的,取消其綜合評價和招生考核結果以及參加當年高考的資格和錄取資格。 已被錄取或取得學籍者,將被取消學籍。 取消其入學資格或者學籍,并記錄其高考誠信電子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