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4 17:00:10作者:佚名
銀齡之輩揮灑筆墨,傳承師者之心,青年學子緊握筆端,承接墨香之韻。7月18日,陜西師范大學于長安校區新勇學生活動中心的多功能廳,舉辦了2025年毛筆手寫錄取通知書的發放儀式,并啟動了“悅臨書法經典”的臨摹打卡活動。
陜西師范大學的黨委書記李曉兵、校長游旭群、副校長陳新兵、前副校長呂九如、黨委常委馬曉云,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退休教師郭祖儀、上官養志等人,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江等書法家,學校的校友、在職教師和學生代表參與臨摹打卡活動,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李曉兵主持了活動的開筆儀式。
游旭群在致辭中強調,開筆之禮并不僅僅關乎書寫技巧,它實際上是對“為學”和“為人”兩方面的深刻啟迪。毛筆書寫的錄取通知書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首先,它體現了師道匠心留學之路,老一輩教育家們用他們堅定的筆觸傳遞著樂教愛生的教育情懷,這成為了“最生動的思政課”;其次,它彰顯了文化自信,當現代的激光燙金技術與千年的碑帖藝術相遇,當特制的宣紙復刻出古籍的韻味,這些都在方寸之間實現了文明的對話。第三,關乎教育的溫情,在這樣一個生活節奏飛快的時代,兩代教師共同堅守,傳承接力,堅持使用毛筆進行書寫,通過文化來塑造人格,展現了教育的溫情與情感。自建校80余年以來,陜西師范大學始終懷揣著對國家、民族以及教育事業的無私忠誠與奉獻,鍛造出了“西部紅燭兩代師表”的精神風貌,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了其獨特的力量。面向未來,在邁向教育強國建設全面發展的新階段,陜西師大將秉承教師教育的初衷,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導,致力于革新文化育人方式、發揮文化育人的優勢、構建文化育人的框架、展現文化育人的特色,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助力培養出更多杰出的教師和頂尖的創新人才,為我國教育強國的建設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
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這一傳統已堅守了19年,這恰恰是該校以文化育人為本、鑄就學生靈魂的生動體現。學校老年書畫學會的成員上官養志,已連續10年策劃并親自參與這一活動。他透露陜西師范大學分數線,今年參與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的10位老先生,平均年齡已超過73歲,而最年長的老先生更是高達83歲。值得一提的是,其中4位老先生更是堅持書寫超過了10年的時間。為了確保錄取通知書的書法質量,老先生們平日里勤奮地練習小楷書法,書寫時嚴謹細致,毫不馬虎,力求使每份通知書上的字體既規范又舒展陜西師范大學分數線,同時洋溢著溫馨之情。
陜西師范大學歷來重視書法教育,此傳統源遠流長,曾吸引過衛俊秀、霍松林、黃永年、曹伯庸、劉念先等眾多資深書法家;校內設有書畫藝術博物館、霍松林藝術館、師大賦碑亭,以及被譽為“陜師大碑林”的暢志園;每一間教室的墻壁上,都展示著師生們的書法作品;兩個校區圖書館均設有書法研修室,為學生提供了練習書法的空間;每年,學校還會舉辦各種主題的書法展覽,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接觸到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無處不在,學習機會觸手可及。
楊洋作為參加“悅臨書法經典”臨摹打卡活動的學生代表表示,這項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今年暑假將有超過3700名學生加入其中。在活動期間,學生們將每日進行經典碑帖的臨摹并記錄打卡,最終需提交一幅書法作品以展示成果。同學們在假期中通過臨摹練習書法,旨在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并深刻體會文化傳承的活力。現今,眾多持之以恒練習書法的同學,當初都因那毛筆手寫的錄取通知書而深受觸動,從而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日復一日的勤奮練習,不僅使得自己的字體日漸規范,更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年輕一代的心田里生根發芽。
開筆儀式上,學校師生共同展出了超過50幅書法佳作,這些作品包括篆、隸、楷、草、行等多種書體。同時,參與“悅臨書法經典”活動的學生代表現場進行了臨摹,所用的字帖由元代趙孟頫的小楷字體精心集字而成,內容豐富,既有學校的校風、校訓,也有學風以及各學院的院訓。
報道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