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26 12:36:51作者:admin2
在情境中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創意美術麥穗教案,以富有情節的教學情景內容,以教師兒童化的語言,改變了傳統教學得模式,創設情境文學滲入,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在繪畫中,培養其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因為幼兒是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獨特的感受和情感,就像《綱要》中所提出的“喜歡參加美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表達情感”。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情景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
陳鶴琴先生在《談談兒童繪畫》中指出:“兒童繪畫的動機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因此,活動情境的創設對孩子積極參與繪畫活動有很大的吸引力,從而由吸引變為喜愛。小班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往往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退縮,不愿參與活動,此時情境教學就可以發揮其優勢,讓孩子在不自覺的狀態下進入繪畫。《畫籬笆》是我設計的一節小班上期“畫直線”的活動,活動開始是師幼以雞媽媽和雞寶寶的角色進入,快樂的游戲找食物,突然遭遇狐貍的襲擊,雞媽媽奮力保護小雞。之后,雞媽媽提議我們在自己家的周圍畫上“籬笆墻”這樣狐貍就不會進來了。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拿著各色的粉筆開始了“保衛家園”的“工作”。狐貍又一次出現,它在“籬笆墻”周圍一邊轉一邊說:“我要找到縫隙大的地方進去”。其實這是對孩子繪畫效果的一次檢驗,接著在進行“籬笆墻”的補充,從而使孩子掌握畫直線的要領。終于狐貍被氣走了,雞寶寶又開心的游戲了。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學習掌握畫直線的方法,同時也減輕了幼兒在繪畫紙上操作的壓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故事貫穿,提高繪畫技能
我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抓住最佳的興趣點教學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就將孩子們最喜歡的故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故事讓孩子掌握繪畫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棉簽畫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繪畫方式,如何讓單調的棉簽畫具有特色呢?我為小班孩子設計的《畫落葉》就借助了故事來完成棉簽畫,首先以《落葉》的故事導入,讓孩子們感受秋天植物的變化,然后再找來各種各樣的落葉讓幼兒觀察,發現葉子上的葉脈、小蟲眼等等;接著為幼兒提供顏料的棉簽,讓其在畫好的樹葉底板上進行添畫,孩子們非常喜歡。另外,在中班孩子學習顏色變化時,感知三原色兩兩混合后會變成另外的顏色活動中,我又一次借助了《白雪公主》的這一經典童話,讓孩子們在愛心的驅使下,動手感知色彩的變化,為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游戲,豐富創作想象
無論大班、中班還是小班,游戲一直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是對于大班的孩子們來說,角色游戲對他們更有益,更適合。大班孩子的一節意愿畫《畫房子》活動,我以森林為活動意境,請幼兒扮演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他們在快樂的生活。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把它們的房子全沖垮了,這可怎么辦呢?請幼兒為自己扮演的角色設計一套適合他們居住的房子,這次活動效果非常好。孩子們還講述了許多自己設計房子的特點和特殊的用途,真的讓人意想不到。
四、不同材料,激發學習欲望
通過各種不同的繪畫工具、特別的材料及表現技法,來激發幼兒繪畫興趣。如吹畫活動,它很適合中大班幼兒進行。先選擇一張油光紙或者掛歷紙,吸水性不易太強,然后把配好的各種色彩用毛筆蘸著滴到紙上用嘴吹。適合小班孩子的還有好多方法如:壓印畫。將積木、割好的黃瓜、青椒、藕、青菜根等蘸上調有糨糊的色彩,在紙上壓印,就形成一朵朵的花。再用黃瓜切面蘸上綠色顏料壓印,畫出葉子,然后畫上莖,這樣就出現了一棵美麗的花草。另外,用積木可以壓印出大樓、機器人等。
五、兒童畫的語言使活動富有童趣
上課時,面對一張張稚嫩的小臉,老師應該用最好聽的聲音對幼兒說話,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跟孩子交流。那么,孩子當然會對童趣的語言感興趣,從而極其快樂的進入活動。比如《美麗的小花》這節課,孩子們涂顏色時,我發現有個孩子沒有涂勻,有的地方空著,于是,我就用故事性的語言對他說:“你給小花畫的衣服怎么破了?下雨好冷啊!”孩子聽了馬上把小花的衣服補好了。還有個孩子不小心把紙涂破了,他告訴老師:“是我小心把小花衣服弄破的。”“不要緊,老師幫它補好。” 有個孩子只畫了一朵小花就不想畫了,于是,我問:“咦,這朵小花怎么自己在這里,連個朋友也沒有,快幫他找個朋友吧。”孩子聽了馬上動起了畫筆。因此,老師應該用兒童化的語言跟孩子交流,進行繪畫指導。這樣不但孩子對這節課感興趣,而且知識也會掌握得更輕松、更牢固,從而才能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是興趣和創造意識的啟迪,我們讓幼兒自己畫畫其實也就是解放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自由想象,自由創作,為他們新奇、離奇、夸張、變形、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讓幼兒為他們敢想、敢畫的求異精神鼓掌,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只要有興趣,我可以畫的最棒,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