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29 16:46:56作者:admin2
個案格式很簡單臨床心理護理個案報告,就要求病史資料,討論及參考文獻(有就寫,沒有就不寫),以下有一篇個案僅供參考:
真菌性蝶竇炎1例報告
近年來,由于鼻竇內窺鏡的廣泛應用,發現了一些過去難以發現的隱匿型真菌病。其中常見的多為曲霉菌和煙色帶狀菌?,F將我們收治的1例真菌性蝶竇炎報告如下。
患者,男,43歲。因20 d前于疲勞后出現右眼球后鈍痛,1周后出現雙眼復視,不伴頭痛、畏寒、發熱及視力、視野改變。在外院診為“右球后或蝶竇病變外展神經受損”入院。給予血管擴張、抗感染藥物及理療,效果不佳,后經MRI檢查報告“蝶竇及篩竇慢性炎癥”。轉入我科前3 d自覺視力下降明顯。檢查:右眼瞼輕度下垂,瞼寬6 mm,左瞼寬13 mm;視力:右眼0.2,左眼1.2;右眼突出度分別為14 mm和12 mm;右眼視野缺損;其余眼科檢查正常。鼻咽頂見少量粘膿,未見新生物。入院后給予菌必治、復方丹參、ATP、肌苷及維生素B6等,癥狀有所緩解,但不顯著。后在局麻下行鼻內窺鏡檢查,在30度鏡下找到蝶竇開口,見蝶竇開口呈裂隙狀,穿刺抽出0.5 ml粘稠膿液送培養報告陰性。遂在內窺鏡下切除中鼻甲后部,咬除蝶竇口粘膜并除去部分骨質,開放蝶竇。見竇內大量粘膿及數塊黑色條狀壞死物,吸除膿液后用滅滴靈、生理鹽水沖洗竇腔,見竇內粘膜完整,輕度水腫,竇壁無缺損。填塞鼻腔,取出物送病檢,病理報告為右蝶竇粘膜慢性炎癥,炎性壞死組織中見大量真菌,形態符合曲菌。即用大扶康液做右鼻腔灌洗,每日2次;口服酮康唑1周后,右眼球活動恢復,瞼下垂、突眼及復視均消失,視力0.9。出院后繼續用大扶康液灌洗右鼻腔1周。隨訪3個月,病人自覺良好,眼科檢查正常;隨訪半年無復發。
討論 蝶竇由于位置深,竇口隱蔽,病變較易被忽略,尤其是真菌性蝶竇炎,臨床上較少報道。且其確診須做病理檢查,雖然影像學上能提供一定的幫助,但臨床診斷有一定難度。同時,蝶竇手術難度較大,有相當大的風險。近年來,由于鼻內窺鏡技術的發展,使該區域的手術逐漸受到重視并不斷取得進展。從這類病例來看,其中不少人有眼科表現,故病人常先就診于眼科,較易延誤治療,故加強學科聯系,互相交流經驗很有必要。同時,CT和MRI檢查有很大的價值。對有疑問者,可及時做鼻內窺鏡檢查及治療。
參考文獻: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
LINCHUANG ER-BL-YANHOUKE ZAZHL
1998年 第12卷 第1期 No1Vo12.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