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30 08:51:36作者:admin2
既然在學校疫情防范很嚴格,為什么還會用公共餐具呢?雖然公共餐具學校肯定每天會進行清洗,消毒,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所以還是建議用一次性餐盒,或則每個孩子固定一套餐盒。
重慶這邊要求是自己帶餐具,所以每天孩子都自己提飯盒到學校吃飯,下午拿回來在家里清洗。如果不能帶飯盒的開門辦學用一次性餐盒,不建議用公共餐盒。
孩子們每天早上起床測試一次體溫,進校門一次體溫測量,進入教室前又是一次體溫測量,合格才能進入教室,座位全部單獨成列,吃飯的時候分批分次吃,有的是采用格擋,有的是分班吃,吃完飯后換口罩。上學、放學路上不能進小吃店,不能在外面吃早餐,發現一次批評,第二次教育,第三次叫家長帶回家,三天后再返校學習。晚上睡覺前還要進行一次體溫測試。
現在已經復課兩周,基本上沒有出現狀況,就是重慶的天氣逐漸上升,教室只開了風扇,不能開空調,孩子已經長痱子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可以取掉口罩,恢復自由呼吸!
大家好,就家長配合學校防疫工作,我想說幾點:
1、共同遵守良好的衛生習慣
防疫時期,衛生習慣成為了大眾日常關注的重要話題。意識提升了,行為也要跟上,行為跟上了,習慣就能養成!
一方面,有關防疫的關鍵習慣要謹記,如:盡量不出門、不聚伴玩耍、出門戴口罩、在家勤洗手、玩具物品及時消毒等。
另一方面,防疫期間也是培養孩子衛生習慣的好時機,家長要重視每一次洗手、洗漱時與孩子的互動,把講衛生當成一件必須的事、健康的事、愉快的事來落實。
2、共同遵守科學的作息要求
不用上學了、居家工作了,“晚上再多玩一會兒”“早上再賴床一會兒”等情況,屬于情理之中,但卻是健康之外。特殊時期,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但同時要確保一日生活作息的科學性。
家長既要合理安排,又應以身作則,早睡早起、按時進餐、合理飲食,保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規律。注意避免讓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以免影響視力、依賴電子產品、弱化主動探索能力。
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居家生活的作息計劃,努力讓睡眠、餐點、游戲、運動、學習、勞動等都能得到科學的安排,要及時地肯定幼兒積極的作息行為,疏導消極的作息問題,共同養成有計劃、善自我管理、愿意遵守規則的好品質。
3、共同遵守特殊時期的健康監測制度
因疫情防控需要,單位、社區、學校等紛紛提出各項健康監測的制度,要求及時提交表格、報告健康情況等。這些要求看似繁瑣,但請充分重視。
家長不要僅把監測健康當做是自己的事,它更是一件可以和孩子共同了解、共同完成、共同努力的事,是滲透健康教育的良機。在定時觀測體溫、體征時,不妨一起觀察、討論、記錄身體狀況以及身體狀況的細微變化,還可以此來和孩子反思作息、反思習慣、討論科學的解決辦法。
共同遵守特殊時期的健康監測制度,既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責任,請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堅持,為防疫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4、共同參與閱讀活動
居家一日生活需要動靜交替,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建議一次不少于30分鐘)靜心閱讀,是孩子和家長健康生活、拓展經驗、滋養心性、發展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共同參與閱讀活動,不是讓他們背詩、寫字,或照本宣科地背故事,而是要支持他們以繪本/圖畫書為主要內容共同學習進步:家長和孩子可以各自閱讀,也可以陪伴閱讀,可以家長講孩子聽,也可以孩子講家長聽,可以講也可以編,可以看、可以畫、也可以演。
特殊時期,雖不便采購、閱讀新的繪本/圖畫書,但更是對已有繪本/圖畫書進行深度閱讀的好時機。請多引導和鼓勵孩子觀察畫面、大膽表達,請多關注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獨特想法。
希望家長能夠感受孩子與圖、文的每一份敏感,每一次表達,每一場喜悅,努力讓閱讀成為習慣,共創書香家園。
5、共同參與疫情關懷
在當前疫情下,作為成人的家長,更應該清醒和理智,以身作則,不把消極負面情緒傳給孩子,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力量。
大可不必隱瞞孩子現階段不外出、不開學的原因,讓孩子適當了解疫情也有助于強化他們有關健康、環保的意識和愛國、擔當的情懷。因此,關懷疫情的發展不僅是成人的事,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建立對疫情的正確認識,并從中收獲成長。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突出和選擇一些正向又適合孩子的信息和事件,過濾負向的態度和言論,既避免讓寶貝陷入恐懼、焦慮和悲觀,也能借此培養積極的品質。
不要忽視生命教育,重視孩子對生命與死亡的問題的關注和認知,溫和、耐心、正面地回答,減少孩子的疑問和恐懼。同時,我們要善于欣賞孩子有關戰勝疫情的情感、建議和行動,在稚嫩的言行背后感受其心靈的真善美,他們的真善美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6、共同體驗責任與擔當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不論您家中是否有奮斗在前線的抗疫戰士,還是僅僅是居家工作、隔離的普通人員,都在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著力量,這是我們共克時艱的表現,是我們心底涌現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為這份責任與擔當感到榮耀的同時,可用適當的方式讓我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這份擔當和榮耀。
家長們,學校“停課不停學”的精神,首先要求我們明白什么是寶貝要學的、該學的、能學的。誠如這份建議所言,不論何時何地,我們要支持孩子的是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事與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