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刊學習者在閱讀外刊時,會對如何“翻譯”文章中的單詞和句子感到困惑,仿佛不翻譯就無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那么,你真的需要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才能理解嗎?由于每篇文章都很長,你必須翻譯整篇文章嗎?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翻譯外國期刊文章?
目的1:練習閱讀理解
這種想法的根源可能在于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母語去理解外語,也就是:
我不明白這個英文句子?先把這個英文句子抄寫成中文?用中文來辨別英文單詞的意思
但英語閱讀理解真的就該如此嗎?
其實,不一定。
理論上來說,閱讀英文文章可以和閱讀中文文章一樣,看文字就能抓住意思,看句子就能構建邏輯,看幾句話就能理解作者的觀點,所以,我們不用“翻譯”也能看懂英文。
我們回到英語閱讀本身,思考一下理解它意味著什么。
以一個較長的英語句子為例,如果想理解這個句子,一般要解決三件事:
1. 找出單詞的意思
一個英語單詞往往有多個詞性,每個詞性又往往有多個含義。要聽懂一個句子,首先要保證能準確的找出句子中每個單詞的含義。
2. 合理分句
這一步的目的是把句子分成不同的部分,知道哪部分是主句,哪部分是從句,哪部分修飾什么內容,某個介詞應該和前面的動詞放在一起還是和后面的名詞放在一起……
3.理解句子的意思
結合前兩步,可以理清句子的邏輯性,比如這句話中誰是發起動作的人?哪些信息先出現,哪些信息后出現?哪些信息是原因,哪些信息是結果?......
對于任何一個英語句子,如果你能搞清楚上述問題,那么你基本上就能理解這個句子了。
讓我們用《哈利波特》20周年電影評論中的一句長句來練習一下:
哈利·波特重聚特別節目《重返霍格沃茨》標志著 JK 羅琳改編的這部改變游戲規則、銷量達數百萬的關于這位少年巫師的奇幻系列小說的第一部電影上映 20 周年,該片從一開始就盡可能貼近原著的審美。
1. 找出單詞的意思
上面用藍色標記的是可能造成理解困難的單詞。它們的含義列在下表中。如果你使用專業詞典,應該不難找到大多數新詞的確切含義。

但有些新詞在查詞前也需要先進行判斷,比如句末的“off”字,要結合定冠詞“the”,判斷它的詞性很可能是名詞,然后再查找“the off”的“開頭”的意思。
例如,雖然作者創造的單詞multi-multi-million-selling在詞典中沒有收錄,但我們可以通過英文搜索引擎找到million-seller(銷售額超過一百萬的產品),進而推斷出multi-multi-million-selling的意思是“銷售額超過數百萬”。
2. 合理分句
哈利·波特重聚特輯《重返霍格沃茨》標志著 JK·羅琳改變游戲規則、銷量達數百萬的奇幻系列小說首次被改編成電影上映 20 周年,該系列講述了一個男巫師的故事,從一開始它就盡可能貼近原著的美感。
?? //符號標記句子部分
??紅色部分為句子主體,包括主語(HP重聚特輯RTH)、謂語動詞(hews to)和賓語(原作的審美)
??藍色+綠色部分是重返霍格沃茨的修飾語,代表這個特輯是為了紀念某件事的20周年。
??綠色部分是修飾語中“sinc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主干是“the first adaptation was launched”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步是為了把句子分成層次,語法術語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句子分解正確就可以了。
3.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果前兩步沒有問題的話,那么理論上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理解的核心是獲取信息。我們可以把從這句話中讀到的信息列出來:
①哈利波特重聚特輯《重返霍格沃茨》從頭還原原片的美感;
②該片是為了紀念第一部哈利波特改編電影上映20周年而上映的;
③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顛覆業界、銷量極佳的奇幻作品;
④《哈利·波特》的故事圍繞著魔法少年哈利·波特展開。
如果目標只是理解這句話aesthetic是什么意思?怎么讀,那么這一步就夠了。畢竟,句子中的每個單詞都是已知的,每個部分都是已知的,并且沒有遺漏任何信息。換句話說,我們不用翻譯就已經理解了這句話。
可以看出,如果目標是訓練閱讀理解,我們不需要翻譯。
目的二:練習翻譯
如果目標是練習筆譯,那么我們必須首先了解筆譯是什么。
簡單來說,翻譯的本質就是將一種語言的信息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信息。這個過程必須保證信息的完整和準確,最終的譯文也必須符合目標語言的規范和習慣。用嚴復的話來說,翻譯的最高境界是“信、達、雅”。
如果要滿足上述要求,那么筆譯其實是非常費時費力的,而且整個過程還涉及多個步驟:
1.理解原文
理解是翻譯的基礎。如果你連句子都看不懂,你怎么保證你翻譯的句子意思和原文一致呢?具體來說,如果你能達到上面例子的水平,那么你就可以算是理解了一個句子。
2. 使用技能
筆譯追求的是意義的對等,而不是形式的對等。有些表達在英文中很自然,如果直接翻譯成中文,可能譯得通,但讀起來總感覺別扭。所以,好的翻譯離不開各種筆譯技巧,比如如何轉換不同的詞性?如何處理定語從句?如何處理各種括號?這些都需要系統的學習。
3. 查看信息
翻譯不同的文本需要不同的語言風格(公文通常使用嚴肅的詞語,而游記則可能使用活潑的詞語),一些常用詞在特定領域也有特殊名稱,我們可能需要查閱大量資料來選擇最合適的詞語,模仿合適的語氣。
總結一下,閱讀理解和翻譯有很大區別,前者只是后者的基礎。要想學好翻譯,還需要學習翻譯技巧,經常查資料aesthetic是什么意思?怎么讀,多加思考。否則,你可能練習了很多文章,卻只是不斷產生意義不正確、語言僵硬、翻譯不標準的“機器翻譯”譯文。
根據上述原則,我們來嘗試翻譯一下上面的長句:
哈利·波特重聚特別節目《重返霍格沃茨》標志著 JK·羅琳改編的這部改變游戲規則、銷量達數百萬的關于這位少年巫師的奇幻系列小說的第一部電影上映 20 周年,該片從一開始就盡可能貼近原著的審美。
JK·羅琳開創性的奇幻系列《哈利·波特》講述了男巫師哈利·波特的故事,銷量已達數億冊。為紀念第一部改編電影上映 20 周年,《哈利·波特》劇組重聚,拍攝紀錄片《重返霍格沃茨》,從頭到尾盡可能還原原著的美感。
上述版本可能仍有改進的空間。但在翻譯上述文本的過程中,我們在準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做了很多考慮,包括但不限于:
??原文很長的句子,信息量很大,翻譯成中文時如何重組信息?
??multi-multi-million-selling: 賣了多少本?需要確認書的實際銷量,靈活處理。
??如何才能表達出符合審美,又能保留意義,符合中文用詞習慣?
??……
總而言之,翻譯并不是逐字替換那么簡單。
要不要用外文期刊來練習翻譯?可以考慮文章的長度,難度,主題等。
1. 長度
一篇外文期刊的文章,短則四五百字,長則數千字,如果要仔細斟酌整篇文章的翻譯,勢必耗費大量的時間。
2. 主題
外文期刊討論的話題大多是時事熱點,以《經濟學人》為例,無論閱讀社論、政治、經濟、文化等版塊,都需要很多背景知識,翻譯這些文章除了理解句子,還需要花很多功夫去查資料,才能明白每個概念的中文和英文名稱。
3. 難度
即使拋開篇幅和主題不談,大部分外文文章(尤其是各大知名報刊雜志上的文章)都包含著大量的新詞、復雜的句型、有趣的比喻,翻譯這些信息往往需要對句子結構進行較大的調整,還要進行大量的意譯,難度也相當大。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外刊筆譯練習都是一件苦差事,練習之前可以想一想,是否有這個必要。
如果你確實有迫切需要翻譯外刊(比如準備CATTI考試,經常會用外刊作為考題),或者確實想挑戰外刊的題材和難度,那么投入精力還是值得的。
如果你只是在準備四六級(翻譯題一般是把中國的東西翻譯成英文),就不必拘泥于外文,可以選擇更有針對性的練習材料,比如中國的東西描述類文章。或者如果你在準備雅思、托福等不需要翻譯的考試,可能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習翻譯了。
簡單來說,該練就練,不該練就別練,真要練就好好練。
綜上所述
那么有必要把外文期刊全文翻譯嗎?
如果只是練習閱讀能力,沒必要翻譯整篇文章,學習的重點應該是理解生詞、合理標點,最終目的是理解作者觀點的信息和邏輯,培養真正的英語理解能力。
如果真的需要練習翻譯,不妨根據自己的練習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長度、難度、主題),然后認真練習。高難度的外文期刊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