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幾個內容:
?1.家庭教育的背景是家庭,而教育者是家長,受教育者是子" />
更新時間:2021-04-15 21:47:29作者:網絡
家庭教育是指: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
?主要包括幾個內容:
?1.家庭教育的背景是家庭,而教育者是家長,受教育者是子女。
?2.家庭教育需要受到一定形態的政治經濟所制約,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和時代性。
?3.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是家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子女進行教育。
?4.家長通過一些社會的實踐,對孩子施以影響的社會教育。
?5.家長通過社會活動,對孩子進行溝通和指導。
要點:首先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后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并通過相關內容引發自己的思考,最后通過此次講座對自己以后對孩子教育有什么影響。
正文: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彭文明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習慣,哪里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
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并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
然后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后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后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慢慢讀書的范圍就起來越廣。
最后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么好的教育講座, 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