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11-15 00:30:24作者:admin2
《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語言優雅,蘊含深意,用詞準確,語言質樸,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
原文
白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的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