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12-04 10:53:30作者:admin2
展開全部
我曾在一個四年級學(xué)生的作文中讀到過這樣的句子,她說:“蝸牛的眼睛很小,你要是沒有一雙好眼睛是看不到的。”后來我特地在一個雨天里,到學(xué)校的后墻上找到一只正向上爬的蝸牛,費了好大的勁兒,才逗出了它的犄角和頭來。我仔細地觀察了一番,果然就如那個孩子所說的那樣,蝸牛的眼睛小得像針尖兒,就是1.5的視力也要認真地瞇起眼睛,才能看個大概。這件事讓我覺得孩子會在一些大人不知的領(lǐng)域里有很真切的發(fā)現(xiàn),而這些發(fā)現(xiàn)雖然不一定有什么意義,但一定是很有趣。
這件事過去不久,我在一年級的美術(shù)課上看到了一個小男孩畫的畫。恰巧他畫的是三只蝸牛,一只大蝸牛背上馱著一只小蝸牛,前面的一只回過頭來看看后面的兩只,讓我感興趣的是他畫的蝸牛的眼睛,又圓又亮,還有很長的睫毛,一根一根長得很整齊,向上彎曲著,眼睛下面是兩個紅紅的圓臉蛋。
我覺得這個孩子一定是沒有看到過真正的蝸牛,才把蝸牛畫走了樣。我悄聲對他說:“蝸牛的眼睛很小呀!你肯定是沒有看到過。”
孩子小聲地告訴我:“我見過啊!可我今天畫的是蝸牛一家呀,媽媽背著孩子,不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怎么能看清楚呢!蝸牛爸爸看著自己的孩子心里高興,才把眼睛睜得很大。”
我明白過來,不是孩子把蝸牛的眼睛畫大了,而是蝸牛一家把眼睛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