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10
=40-8+10
=32+10
=42本
擴展資料: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減法可以定義為:已知兩個加數的和及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在僅能運用正數的算術中,被" />
更新時間:2021-12-18 08:30:41作者:admin2
全部42本。
20+20-8+10
=40-8+10
=32+10
=42本
擴展資料: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減法可以定義為:已知兩個加數的和及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在僅能運用正數的算術中,被減數不能小于減數,特別地,對于任意數a,總有a-a=0,a-0=a,且0-0=0,在引進負數和負號后,減法可以統一于加法,即a-b=a+(-b)。
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減法的簡便運算。
減法與加法互為逆運算,除法與乘法互為逆運算。
整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加法中滿幾十就向高一位進幾;減法中不夠減時,就從高一位退1當10和本數位相加后再減。
《一個星期有幾天》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正確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學習掌握7的乘法口訣,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
3、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
2、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通過接龍游戲復習2、3、4、5、6的乘法口訣。
二、問題導入。
今天是星期二,再過34天是星期幾?
要想知道再過34天是星期幾,我們首先就要知道一個星期有幾天。
板書:一個星期有幾天
一個星期有幾天呢?哪七天?
三、新授。
(一)整理1—6句乘法口訣。
大家知道一個星期有7天,你能計算出2個星期的天數嗎?3個星期?4個星期?5個星期?6個星期?7個星期?8個星期?9個星期?
這列數存在著怎樣的規律呢?
我們通過累加的方式求得了幾個星期的天數,有沒有更加快捷的方法呢?
1個7用乘法算式表示怎樣表示?
2個7呢?3個7呢?4個7呢?5個7呢?6個7呢?
你是怎樣計算出得數的呢?
把1-6句整理到數學書上。
你能不能試著編出剩下的三句口訣呢?
(二)編7—9句乘法口訣。
7×7= 你是怎樣計算的?口訣是?
7×8=?口訣是?
7×9=?口訣是?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7的乘法口訣”。
板書:7的乘法口訣
大家一起朗誦一遍。我看見有的同學已經背誦下來了,我可要考考大家。
四、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書75頁1、2、3、4。
(二)拓展練習。
1、一串糖葫蘆有7個山楂,淘氣比笑笑多買多少個山楂?
2、同學們排成方隊做操,丹丹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數,都是第4個人,一共有多少人做操?
3、小明今年7歲,王老師比小明的年齡大4倍,王老師今年多少歲?
4、明明從一樓走到三樓用了14秒,照這樣的速度計算,他從一樓走到九樓用幾秒?
解決導入時的問題。
今天是星期二,再過34天是星期幾?
5、一個月最多有幾個星期日 ?
五、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板書設計。
一個星期有幾天
-7的乘法口訣
1×7=7 7×1=7 一七得七
2×7=14 7×2=14 二七十四
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
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8×7=56 7×8 =56 七八五十六
9×7=63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學反思:
《一個星期有幾天》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7的乘法口訣。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本課旨在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在編口訣的過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進而解決一些簡單的乘法問題。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訣,并掌握了2—5的表內除法,學生對于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也已相當了解。基于以上緣由,我個人認為學生完全有能力獨立編出7的乘法口訣,教師只做適當指導即可。
在教學中,我沒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訣后才讓學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訣。這樣做雖然照顧了自主性弱的學生,但卻影響了自主性強的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這點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兼顧。
從教學內容傳送的角度講,這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甚至可以說,沒有老師的講,學生也能將7的乘法口訣倒背如流。那么這堂課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我想我們對于乘法口訣的理解不能僅限于熟背成誦,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如何將它運用到乘除法計算中。這節課我著重想體現的是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力圖表達我的創意。由于事先對于時間的預算不夠,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沒有呈現。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沒有起伏的課。從環節的實施看,沒有做到步步為營。這主要是因為備課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狀態不佳,給聽課的人呈現了松散的教學狀態。
從教學過程看,本堂課在每個環節都沒有做到細致。所謂“課不磨不成形”,計算課的教學研究才剛剛開始,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細心琢磨,認真學習,將計算課的研討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