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6 17:00:02作者:網絡
如何開展小學科學教學研究工作的基本認識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把握教育規律。
科學教師作為科學課程實施的重要主體,在實施中的表現將直接影響整個科學課程改革的效果。而且,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開放,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博覽課外書籍,廣泛吸收養分,補充最新知識,是科學教師增加和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科學教師教研文章的寫作更需要教師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因而應注意平時資料的收集。因此,更新教學理念,就成為科學教師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務。
2.要上好本學科的每一節課,著眼小問題。
教學實踐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平臺和土壤。許多科研課題往往來自教學中的一得,許多優秀教師也多得益于教學實際的鍛煉。事實上,對于一個普通科學教師來說,上好一節課,就是一次教研。
3.堅持寫好教學后記,盡可能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和教研素材,為教學研究提供有力的例證。
科學教師在積累的同時,還要多反思自己。教師每天都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新鮮感和好奇心可能會逐漸消退,難以怦然心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去開辟新的思維空間,去探索新的奧妙。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師自我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
4.要懂得一些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
有些科學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義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反思是教研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師應當學會如何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進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教研活動很強調集體研究,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參加集體研究,如何在集體研究的氛圍中學會將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比如,要進行專題研究,教師就必須學會如何選題、如何實施、如何總結等。一句話,就是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
5.謹慎開展“學術性”研究。
廣大小學的辦學條件、教師隊伍、教科研能力并不理想。如果我們不切實際地要求這些學校的小學科學教師開展學術性的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對整體提高區域內的小學科學教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是有害的。對廣大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撰寫教學研究文章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