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6 09:31:59作者:佚名
在眾多非211、非985的財經大學里,哪所院校最受矚目?答案無疑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眾人或許會輕描淡寫地認為,這不過是因為地處北京,占據了優越的地理位置。然而,事實果真如此簡單嗎?今日,我們將深入探討這所雖無“雙一流”稱號,卻依然受到眾多高考學子及家長熱切關注的知名財經學府。
兩所財經院校合并而來,絕對的財經教育界“元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起源何處?查閱該校校園網的歷史沿革部分,便可得知詳情:1995年3月24日,北京經濟學院與北京財貿學院合并,并正式命名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彼時,我國大學數量并不多,尤其是財經類大學更是稀缺,因此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稱為“元老級”院校,實屬恰當。
若追溯歷史,北京經濟學院的前身之一便是1958年創立的北京勞動學院。該學院曾更名成為北京經濟學院,卻一度停辦。直至1974年,北京經濟學院得以重新成立。早在1986年,它便被認定為北京市屬的重點院校。
北京財貿學院,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58年。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該校與眾多高校一同被提升為普通高等學校。換言之,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便已開啟了財經高等教育的招生與培養工作。
鑒于這段歷史,我們對“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致力于建設成為一所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核心特色,法學、文學、理學以及工學等多個學科相互依托、協同進步的北京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這一表述,或許會形成一定的直觀感受。
學科專業實力,配得上北京高校的身份
先前,我們通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簡介的相關信息,了解到這所大學在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具有顯著的特色與優勢。然而,這些特色和優勢究竟如何顯著?眾多人士熱衷于討論學科評估成績,因此,讓我們一同審視第四輪學科評估的具體結果。
評估結果顯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所列學科數量有限,不過入選的學科表現尚可: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均獲評B+等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則獲得B級,理論經濟學為B-級,而公共管理則被評為C+級。面對這樣的成績,有人或許會質疑:既然沒有A類學科,又何須炫耀?需明白這所學校并非“雙一流”,在財經領域內,國內設有眾多部屬及“雙一流”財經類院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招生網,且眾多知名大學亦對此類學科給予高度關注。因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能取得如此成就,實則已屬不易。
從另一視角審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設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涵蓋不同領域貝語網校,同時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相應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其中,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三個一級學科更是榮獲北京市高精尖學科稱號。
學位點揭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已壯大成為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以及工學六大領域的綜合性學府;其中,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這四個一級學科不僅設有博士培養點,而且在校內實力尤為突出。
在本科專業領域,上述四個一級學科所對應的本科專業,普遍受到廣泛青睞,成為熱門選擇,尤其是這些學科下的本科專業,絕大多數已成功納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項目之中。
經過2019至2021年連續三批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招生本科專業中,共有38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累計達到了25個,占到了所有在招本科專業的三分之二。在這些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學生覆蓋比例更是超過了80%。此外,學校還獲得了14個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認定,以及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的一流專業。我校的頂尖本科專業建設點已覆蓋了全部招生本科專業中的九成。
這些圖片內容豐富,連續展示,目的在于向眾人展示信息,即哪些學科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是具有明顯優勢的特色專業,這些專業值得高分考生優先考慮。
本科深造率超過40%,租賃服務業、金融業就業人員最多
眾多人選擇報考財經類高校,主要緣于財經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表現優異,普遍享有較高的薪資水平、優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光明的職業發展前景。這種看法并非尋常,觀察那些廣為人知的財經界名人,其中不乏畢業于知名財經院校的佼佼者。至于首都經貿大學,其畢業生就業狀況究竟如何?以下將以2021年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為大家作一詳細介紹。
該校發布的就業質量年報顯示,至2021年10月31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21級本科生共有2470名,其就業去向落實比率達到了93.64%。
具體分析,該校本科畢業生中有417人選擇在國內繼續攻讀研究生,這一比例達到了16.88%;另外,有292人選擇了在國內繼續攻讀第二學士學位,這一比例是11.82%。將這兩部分人數相加,共計709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8.70%。同時,有364人選擇了出國(境)留學,出國(境)留學率為14.74%,而本科深造的總率則為43.44%。簽署三方協議的人數達到621人,占到了總數的25.14%;簽訂勞動合同的有299人,占比為12.11%;選擇靈活就業的有315人,占比為12.75%;自主創業的人數僅為5人,占比僅為0.2%。在這些數據中,深造率尤為引人注目,無論是攻讀研究生、獲得第二學士學位還是出國(境)留學,比例均不低,全部超過了10%。
在已就業的畢業生群體中,有909名本科生選擇了簽約,即簽訂了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在這些簽約學生中,就業單位性質以國有企業為首,其次是其他企業,其中主要是民營企業,以及三資企業。
觀察行業分布,租賃與商業服務領域吸納了最多從業者,共計212人,這一比例達到了簽約總人數的23.04%;緊隨其后的是金融行業,共有210人,占比為22.83%;而信息傳輸、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則吸引了143人,占比為15.54%。
具體分析簽約去向,161名本科生選擇了銀行行業,這一比例達到了簽約總人數的17.71%。在這些簽約者中,國有銀行吸引了76人,人數最多,緊隨其后的是股份制銀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招生網,共有74人簽約。此外,102名本科生加入了互聯網公司,這一比例是11.22%。而在會計師事務所的簽約者中,有95人,占比10.45%,其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簽約人數最多,達到71人。
在簽約的本科生中,共有201名同學選擇加入中國500強企業,這一比例達到了簽約人數的22.11%;同時,還有140名同學加入了世界500強企業,這一比例則為簽約人數的15.40%。
在本科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的名單中,排名前13位的就業單位共吸引了246名畢業生,這一數字占據了簽約總數的27.06%。在這13家單位中,有7家屬于金融領域,5家從事租賃與商務服務,還有1家專注于批發和零售業務,這些數據與對本科畢業生就業行業的研究結果相符。此外,這些單位的性質多樣,包括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等。
自然,這些只是表面的統計數據,至于您或您的子女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后能否順利獲得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這還需取決于他們在校期間的努力程度以及個人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