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1-11 17:01:05作者:佚名
學校里談論月經是禁忌女生百所學校談月經,沒有經期衛生課,家長也沒有辦法談論,所以女孩子無法面對月經。這導致一些女孩在第一次來月經時感到不知所措,羞于面對,甚至誤認為自己患有血癌。
據研究,印度十分之三的女孩忽視月經,因為她們在第一次月經時不明白;在印度西部的拉馬斯坦邦,十分之九的女孩不知道月經是什么。
教育的缺乏和人性的冷漠導致悲劇不斷……
由于人們對月經的無知,非洲和亞洲貧困地區的女孩不知道在月經期間如何注意衛生和保護自己。
很多人在月經期間不使用布條、麻袋等或者根本不使用,導致一半以上的女性患上陰道感染等婦科疾病。
來自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 12 歲女孩 Palayamkottai 在 8 月的一天來了月經。
就像上面提到的Jackline Chepngeno一樣,她在學校的時候非常驚慌,甚至不小心把自己的經血弄到了課桌上。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掀起了她的衣服,校長還當眾訓斥了她。她。
第二天,小女孩留下遺書,從鄰居陽臺跳下。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失去了。
在尼泊爾,女孩在月經期間被迫隔離。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正值月經期間,她們也必須在一間非常簡陋的小屋里隔離過夜。
去年4月,一名21歲女孩因“月經來潮”被隔離在小屋里。為了抵御嚴寒,她在屋里燒木炭取暖。由于房屋通風不良,她因吸入過量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但更可怕的是,除了身體上的痛苦,社會的歧視和偏見造成更大的精神傷害。
在非洲或亞洲等貧困地區,經期女性被認為是不純潔、骯臟、患病、甚至受到詛咒的。
女性在經期期間不準與任何人接觸,甚至會被趕出家門,住在偏僻的棚屋里。
即使在生活中,經期的女性也是受到限制的。
他們坐過的床單和沙發必須立即清洗。不準進入廚房、不準接觸食用醬菜、甚至不準洗澡等。
▲婦女因經期被隔離時,不能做飯、不能吃營養食品,甚至不能接觸村里的水源
▲有關月經和衛生巾的紀錄片《月經革命》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短片獎(2019)。它講述了印度德里的一群婦女為她們和所有婦女獲得衛生巾的權利而奮斗,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的一群高中女生為她們提供支持的故事。
但你以為社會對女性月經的無知和不理解只發生在貧困地區嗎?
如果是這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由于政策制定者認為衛生棉條不是“必需品”,因此對其征收重稅。稅率甚至遠高于奢侈品的稅率,讓貧困家庭的女性根本無力承擔。
在美國,女性衛生用品仍被當地稅法視為不必要的“奢侈品”,衛生巾仍需繳納30%至56%的消費稅。
在英國,49% 14 至 21 歲的年輕女性仍然因為經期缺課一整天。
因為十分之一的女性買不起衛生用品,因為一包衛生巾的價格就夠訂一個月的牛奶了。許多女孩只能穿報紙或穿襪子,甚至好幾天不能出門,耽誤了學業。
女性一生中至少要度過2500個月經日,大約要使用10000張衛生巾。
當女性無力承擔這1萬片衛生巾的費用,或者因月經而自由受到限制時,她們一生中將有七年左右的時間無法正常學習或工作,這將直接導致她們失去生育的機會。與男性平等競爭。 。
正因如此,“經貧”、“經忌”、“經恥”等術語便誕生了。
所以,比女性痛經更可怕的是對月經的禁忌、對月經的無知、對經期女性的不理解。
04
▼
恐懼、羞恥、恐怖、死亡
已經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最深刻的印記。
對月經的無知和禁忌在中國并不罕見。
媛媛(化名)是云南農村的一個小女孩。她五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她從小就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她10歲那年的一天晚上,她第一次來月經。
當她第一次來月經時,她很害怕。她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流這么多血。她想知道自己是否會死。她甚至用創可貼來止血。
15歲的音音(化名)是貴州農村的一名留守兒童。當她第一次來例假時,她正坐在家里洗衣服。當她起身時,突然發現凳子上有血。她以為是凳子上剩下的東西,就沒去理會。
但第二天醒來時,她發現褲子上沾滿了血跡。她徹底慌了,但又不敢告訴奶奶。
此后,每次來月經的時候,她都會悄悄地用衛生紙把血袋包起來扔到很遠的地方女生百所學校談月經,因為她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丟人的事。
小敏和她的妹妹住在山里的老家。她的父母都在其他地方工作。當她第一次來月經時,她去廁所時發現水池里有血。她嚇得不停地哭,渾身發抖。同伴們趕緊去叫那位女老師。
慧慧(化名)是四川農村的一個小女孩,母親早逝,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奶奶年紀大了,對女性經期的保護毫無概念。
第一次來月經的慧慧也感到非常害怕和害怕?;蛟S是習慣了孤獨獨立的生活,所以她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情緒。
但因為家里窮,慧慧沒有衣服可換。于是,她等內褲上的血跡干了,才把內褲翻過來穿。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三年……
無一例外,“害怕”、“緊張”、“委屈”、“不敢說”、“你快死了嗎”、“羞恥”等詞語,成為這些留守女孩成長中最深刻的印記。
雖然殘酷,但這就是事實。對于她們來說,“月經”似乎是她們不愿意提及的事情。
《中國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白皮書(2018)》數據顯示,我國留守兒童數量已達900萬以上,其中40%較少與父母見面每年見父母的次數少于兩次,20%的留守兒童每年見父母的次數少于兩次。他一年與父親或母親的聯系不超過4次,缺乏基本的情感安慰。
父母陪伴的缺乏以及監護人基礎生理保健知識薄弱,給留守女童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和健康風險。這也是近年來留守女童惡性案件頻發的直接原因。
月經本來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由于人們的禁忌和無知,它成了人們不愿提及的存在。這是社會的悲劇。
有網友評論道:“已經是9102年前了,沒想到經期歧視和無知依然存在。女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她們如何照顧她們,教她們基本的衛生知識貝語網校,告訴她們怎么做。”以保護自己?!边@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老師和社會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