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09 09:02:38作者:佚名
今天聽說高考作文考了紅樓夢紅樓夢高考作文,還以為文化審判的火終于點著了高考,然而等找來題目一看,卻發現這篇作文真是雷聲大,雨點小——不能說和紅樓夢毫無關系,最多也就是就事說事。
但這屆的高三生可能就倒霉了,他們沒有我現在的悠游的心態,光看到紅樓夢三個字,就可能兩眼一抹黑,直接懵逼了。
所以說平常心真的很重要,讓我們以平常心的心態來看一下今年的這篇作文。
先讀題,發現有三個重點已經寫在了卷子臉上: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情景獨創。所印的這段紅樓夢文本只有兩個作用,一是借助文本引申出這三個概念,二是將三個概念的輕重關系揭示出來,也就是說情景獨創>借鑒化用>直接移用,所以文章內容基本可以確定為:寫出三個重點,并尤其強調和區別出“情景獨創”這一概念之優越性。
明白了得分點,后面的文章就太好寫了,但要想寫出高分,還是要看考生的水平和眼界。什么是水平和眼界,出題人所引的紅樓夢這段情節就是高水平和高眼界,用文學經典來詮釋現代社會發展創新的三個主要途徑,光這就已經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生了。
或許這在你聽來有些困難,但你要明白高考不過是一只井中之蛙——它的確有天壤之別的高度,但卻永遠被井的寬度所限制。
從已學知識入手解題,永遠是高考解題的不變思路。
看一看“直接移用”,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想到直接移用的好與壞呢?如果你對直接移用有了一種好與壞兼具的直覺紅樓夢高考作文,那么你肯定就能想到歷史上與它相對應的一場運動——洋務運動。同樣是直接移用,洋務運動雖然收獲了洋炮洋槍洋機器,卻救不了中國的舊民舊國舊制度。循此思路,其他兩個重點也豁然開朗。借鑒移用便是“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一個目的是君主立憲,一個目的是民主共和,一個英國,一個法國,但可惜也都失敗了。為什么?因為借鑒移用,借不來外國的土壤,失敗是必然的?!扒榫蔼殑摗笔鞘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求同存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寫到這里,得到高分已經易如反掌了,如果你對自己的字和文筆十分有自信,想對滿分發起沖擊,那么最后就可以調轉筆鋒,再上一層,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來俯視世俗的歷史成功主義——“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雖然結果上失敗了,這樣的犧牲并非無意義的試錯,正是它們推進了之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沒有一條河是斷流的,歷史也是如此”或“領導這些運動的革命者,他們雖然遭受了失敗的命運,可他們為國為民的初心以及百折不撓的決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并繼承”等等,只要洗脫掉“唯成功論”者的嫌疑,那么一直強調人文主義的語文卷判卷老師定會眼前一亮,滿分也就并非遙不可及。
寫到這里,越來越感覺平常的文學積累真的很重要,如果讓當年的我參加這次高考的話,我也絕對想不出今天這樣清晰的思路,或許世界就是這樣,先有錯過,才有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