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9-19 17:04:47作者:佚名
“
工業總產量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以本幣方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單價值量,是工業生產統計的核心指標。本期補報手冊企業總產值公式,小編就和您談談“工業總產量”填報這點兒事,助您又快又好地完成補報工作。
“工業總產量”的三個原則
原則一:工業生產的原則
即工業總產量估算的對象應當為本企業生產的產品,企業統計人員要掌握好這個范圍,要明晰本企業出庫的產品有什么是自己生產的,什么是外購的,在估算總額的時侯不能包括外購產品的價值。
原則二:最終產品原則
即估算總額的產品是早已合格不須要再進行任何加工、可以直接轉讓的產品,最終產品是一個相對概念,比如某車輛廠生產裝配車輛并只銷售轎車,這么車輛是其最終產品;假如該車輛廠除銷售車輛外,還銷售自產的底盤,這么底盤只是其最終產品。因此說最終產品是一個相對概念,同一企業同一產品,有的時侯是最終產品,有的時侯不是最終產品,這要視其去向而定,企業統計人員須要熟悉把握企業經營銷售狀況。
原則三:“工廠法”原則
即以法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估算工業總產量。我們還以車輛廠為例,車輛廠只對外銷售轎車,本部負責裝配車輛,煤廠負責生產底盤。假如煤廠是獨立法人,這么底盤要單獨估算總額;假如煤廠是非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這么只估算整車產量。因此統計人員一定要明晰本企業的分支機構是獨立法人還是違法人的產業活動單位。
“工業總產量”的三部份內容
工業總產量=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終期初差額
從微觀企業層面看,并不是每位企業的工業總產量應當包括這三部份內容,企業需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模式和財務核算方式剖析判定工業總產量的構成。
“成品價值”公式
成品價值=成品實物量×產品實際銷售平均總價(不含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對外加工費收入”注意事項
估算對外加工費時一定要留意與成品價值的辨別。顧客購買一批產品,并提供原材料,估算總額時是算成品價值還是對外加工費收入呢?分辨兩者主要是根據所供原材料的財務對賬關系:假如訂貨企業提供原材料并出具收據,與本企業進行財務對賬,這么本企業根據成品價值估算總額;如果訂貨企業提供原材料但不出具收據,與本企業不進行財務對賬,這么本企業根據對外加工費收入估算總額。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終期初差額”的涵義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終期初差額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企業總產值公式,企業財會產品費用核算中估算半成品、在制品費用,則工業總產量應當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終期初差額,反之則不包括。另外假如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終期初差額為正數,則按正數估算,不能按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