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19 14:15:52作者:佚名
第一章 建安文學
1.建安文學是指漢末建安元年(196年)以后,歷時約45年的文學,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為代表,是建安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安體又稱建安體、漢魏體,是指建安詩人繼承了《詩經》和漢樂府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2、曹操創作四言詩,可視為《詩經》之后的一種新現象。從內容上看,四言詩主要可分為記事、抒懷、游仙等幾類。抒懷志向的詩有《短歌》《過關山》;游仙的詩有《道桑》《出夏門》;著名作品有《夏門行》、《歇魯行》、《不出夏門行》、《龜壽》、《短歌》等。
3、曹丕撰寫了第一部文學專著《典論·論文》,創作了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言歌行》。
4、曹植的一生可分為兩個時期。其早期詩歌浪漫樂觀,主要有以下四類:a.反映豪門權貴的生活,帶有一定的浪漫奢靡氣息,以《名都賦》為代表。b.同情人民疾苦,關心社會現實,如《泰山梁府吟》《送英士》(上)(其中“田野好荒涼,千里無人煙”可類比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王粲的“出門不見,白骨滿地”)。c.抒發立功立業的志向,充滿青年的英雄氣概,以《白馬賦》為代表。 D、贈友人,如《贈友人》。曹植晚年詩歌的代表作有《贈白馬王彪》、《漁家篇》、《野黃鳥行》等。
5、“建安七賢”是建安文人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七賢”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稱為“七賢之冠”(《文心雕龍》),其代表作有《七首挽歌》和《登樓賦》。
6、陳琳的《長城洞飲馬》也有很高的聲譽;女詩人蔡琰的自傳體五言敘事詩《悲憤詩》和《胡家十八拍》。
第二章 晚魏西晉文學
1、玄學:魏晉時期的一種哲學思潮,主要以老莊思想與儒家經典相結合,以取代漢代日漸沒落的儒家經典。玄學派的學者多為所謂名流,以出身、相貌、虛無主義著稱。推崇軒轅的“清談”,成為當時的一種思潮。
2、正始文學指魏末正始元年(公元240年)至魏晉之交的文學南朝樂府民歌藝術水平最高的長詩,具有以下特點:內容揭露現實的黑暗恐怖,抒發清心寡欲、遠離災禍的思想;抒發“憂生”和“逝去”的感嘆,作品充滿對生命易逝的悲涼和消極情緒。從反映現實的文學看,正始文學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其表現手法又不同于建安,多用比喻、象征,借用典故,風格晦澀。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
3、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是晚魏著名的自由詩人之一。阮籍是最能代表正始文學特色的詩人,最著名的是他的82首五言詩《思語》。
4、嵇康,竹林名士之一,最為人所記的是《贈士入軍》一詩,充滿玄學美學,為后世玄學詩泛濫開了一個前奏。他的文學成就很高,有《無悲喜聲》《論太傅》《太史進》等,《與單巨源斷交》為其代表作。他對單濤推薦他做官十分不滿,言辭犀利,性格剛烈,以自嘲的方式諷刺庸俗,聲稱做官“必不堪七成,二成絕不能”,無情批判官場的污穢和虛偽,表達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堅決態度。 其詩有《贈秀才入軍》、《憂憤詩》等四言詩,有時帶有神秘的寓意,對后世神秘主義詩歌產生過影響。
5、西晉初年太康時期,是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有“太康文學”之說。
6.傅宣《苦容》與《秦姑娘行》
7. 張華《鷦鷯頌》、五首《情詩》、《輕浮》、《勇敢》
8、陸機是西晉時期留下詩歌最多的詩人,被譽為“太康英雄”,他有《寫在洛陽路上》兩首詩,《文賦》是一篇重要的文學創作理論論文,提出了“詩以情為本,清雅細膩”的觀點,與“詩言志”的觀點有所不同。
9、潘岳與陸機并稱“陸海潘江”(鐘嶸《陸之才如海,潘之才如江》)《挽歌》。
10.左思是西晉文壇最杰出的詩人,鐘嶸將他列為“上乘詩人”,因《三都賦》而出名,但作品多為描寫三都的自然風光和物產,文學價值不高,真正成就是《詠史》八首,另有一首《妙女詩》,描寫家庭的歡樂,對后世也有影響。
11、劉琨與祖逖是好友,有“聞雞起舞”的佳話。《扶風歌》是著名的代表作。《答呂陳》表達了劉琨歷經艱辛、失敗后的悲痛;《再贈呂陳》也是著名的代表作。這是他被段毗棣害死前寫的最后一首詩。英雄迷失了方向,悲涼而悲傷,“鋼鐵何須千錘百煉,方能成絲柔?”
12.郭璞名作《游仙境》
第三章 東晉文學與陶淵明
1、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有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陶淵明的文章有12篇,其中詩歌3篇,韻詩5篇,散文4篇。《閑情賦》是仿張衡《立志賦》和蔡邕《靜謐賦》而作。《感未遇士賦》是仿董仲舒《未遇士賦》和司馬遷《悲未遇士賦》而作。內容表達了陶淵明在宗法制度下難以實現抱負的憤慨;《還鄉賦》是陶淵明辭官隱居時公開與上層社會決裂的政治宣言。 韻詩有《扇面贊》、《讀史九章》、《祭程姊妹》、《祭表兄敬元》、《祭自文》等;散文詩有《金朝前征西將軍主簿孟府君》等。《孟嘉傳》又名《孟嘉傳》,是其外祖父孟嘉的傳記。此外還有《五六先生傳》、《桃花源記》、《致子言書》等。陶淵明被譽為“田園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寫下大量飲酒詩的詩人。陶淵明的反思詩以《雜詩》十二首和《讀山海經》十三首為代表。 田園詩《桃花源記》《歸園田園》蕭統親自編撰,為陶淵明作序《陶淵明文集》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作品集,意義重大。
2、建安七賢:孔融、陳琳、王燦、徐干、阮玉、應焱、劉震
第四章 南北朝文人文學
1、謝靈運是中國山水詩的奠基人,也是最早創作大量山水詩的詩人,被后人推崇為中國山水詩的始祖,他的詩與顏延之的詩齊名,人稱“顏謝”。如描寫春天的“塘生春草,園柳化作鳴禽”(《登塘樓》);描寫秋天景色的“荒沙岸清風,天高秋月明”(《初離縣》);描寫冬天景色的“明月照雪,北風凄厲”(《歲末》)等等。
2、鮑照被認為是南北朝時期最有成就的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并稱為“元嘉三杰”,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擬行難》十八首。
3、永明體:齊永明年間,詩歌開始趨向韻律化,出現了重視韻律、排比的永明體。永明體的概念及代表人物:南齊永明年間出現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周永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發現了漢語的四聲格律。詩人遂以四聲格律寫詩,注重詩的韻律、排比、典故,提出了“四聲”、“八缺”、“四聲”等詩體。這就是“永明體”,是唐代律詩的開端。代表人物:謝榛、沈約、王容等。
4、謝朓曾參加竟陵王蕭子良的文學活動,為“竟陵八友”之一。謝朓在詩歌創作上的主要成就是開拓了山水詩,謝朓與謝靈運同宗,人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晚登三山回首京師》
5.宮體詩 宮體詩中的“三美人”系列,此系列最早來源是漢代樂府,其中有宮體詩中“長安狹斜行”一詩,后被寫成單篇,改名為“三美人”。宋劉劭、齊王容、梁孝通、沈約、王云、吳云、劉孝綽、陳后主、張正鑒等均有此題材的作品傳世,如沈約的《擬三美人》
6、孔志貴的《北山逸文》是齊代駢文的代表作。《北山逸文》諷刺了那些先隱居后做官的假隱士,雖是詼諧之作南朝樂府民歌藝術水平最高的長詩,卻揭露世事,頗有辛辣之味,有笑有怒有罵,氣勢磅礴,尤其山林怒氣沖沖地把“周子”趕走的那段,最令人激動不已。
7、梁代駢文,如何遜的《代衡山侯致夫人書》、吳均的《上書朱元思》、陶弘景的《上答鐘書》等。
8、海賦謝莊的《月賦》多限于四六句,文末以楚歌為點綴。齊梁時期的海賦與駢文類似,如沈約的《美人賦》、江淹的《恨賦》、《送別賦》等。南北朝時期俳句的頂峰是庾信的《離騷江南》。
9.北朝文學、散文方面,酈道元《水經》、楊宣之《洛陽佛寺記》、顏之推《顏氏家訓》
第五章 南北朝民歌
1.《西州曲》——南朝民歌
2.北朝民歌:《木蘭辭》、《敕勒歌》
3.“小說”一詞源于《莊子·外物論》
4、魏晉六朝時期,出現了以干寶《搜神記》為代表的志怪小說和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傳記小說。
5. 尋神記:韓平夫婦、吳王小女、干將莫邪、驪姬斬蛇、東海孝妻、董永
6.劉義慶《幽冥記》是繼《問神記》之后又一部優秀的奇異小說集網校頭條,《幽冥記》也已佚。《劉阮入天臺》、《賣胡粉婦人》等均記載了龐阿的分魂故事,講的是一個姓施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叫龐阿的英俊男子,卻不能追隨他,她的靈魂常常在夜晚來到龐阿的家里,兩人最終結為夫婦。這是最早的分魂故事。后來,元代鄭光祖的分魂故事《倩女幽魂》的情節就源于此。
7、這一時期的奇聞異事還有東方朔的《神仙書》、張華的《博物志》、曹丕的《奇聞異事記》、陶潛的《問天錄續集》、王嘉的《說文解字》等,其中也不乏精彩之作,如《問天錄后記》中的“白水素女”就是民間關于田螺姑娘的傳說。
8、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魏晉傳記小說的巔峰之作。《世說新語》采用類書形式,分為道德、言論、政治、文學等36個類別。
9、中國美術、文藝評論的著名作品,如謝赫的《畫論》、袁盎、于建吾的《畫論》、鐘嶸的《詩》、劉勰的《文心雕龍》等,都產生在這種熱鬧的評價人物的氛圍中,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品》后來成為我國美學范疇的頂峰。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
1、曹丕與《經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影響廣泛的“文氣說”就是從《經論》開始的。
2、陸機與《文賦》。《文賦》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也是后世重要的入門讀物。
3、劉勰與《文心雕龍》。劉勰除《文心》外,還著有《滅勰論》、《詩想碑》,宣揚佛學。《文心》受儒家思想指導,《文心雕龍》說其“立德獻策”是儒家三仙思想的體現。《文心雕龍》中的文學理論:一是源于道、求圣、尊經的文學本質論;二是尊經守真、奇與正、奇與異相結合的文學方法論;三是包羅萬象、以詩文為先的文體論;四是文質隨時而變、文變受世影響的文學史論;五是情隨物而變、言隨世而變。 一是情系創作,妙想天開,心隨物游的創作論;六是情系創作,文路曲折的創作論
4.鐘嶸與詩歌
5、《文心》與《詩品》是南朝文學批評的雙子星,一個是綜合性的理論巨著,一個是詩歌批評的專著。
6.南北朝其他文學批評:文體論、韻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