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4 17:54:38作者:佚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近年來緊密契合國家及首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的潮流,對辦學結構進行持續優化,并且不斷提升“信息+”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而為首都的高精尖產業發展和區域建設貢獻了關鍵力量。
李連鵬帶領學生開展和美鄉村實驗
金燦燦的“北京科技小院”牌匾正式揭幕,標志著李連鵬團隊的夢想成真。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榮幸地成為“北京科技小院助力鄉村振興專項機制”的成員單位,成為首家入選的非涉農類首都高校。
位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劉寧教授創建的“鄉村振興實訓基地”中的這片院落、幾座農舍、幾塊田地……所孕育的“小院”,不僅是師生們鍛煉成長、提升技能的“實踐場所”,也是村民們學習科學耕作技術的“知識殿堂”,更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實驗田”。
大數據賽出科技小院“金點子”
在激烈的北京市大數據技能大賽現場,李連鵬所設的“智慧農業病蟲害識別”項目吸引了眾多企業及高校人士的圍觀與探討,他們紛紛駐足,學習交流。其中,門頭溝區王平鎮西馬各莊村的知名教授高照全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高照全教授創辦的京白梨科技小院長期受到病蟲害防治和運輸難題的困擾,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農業大數據技術領域的探索,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新的曙光。因此,雙方迅速達成共識,決定在數據搜集和智能分析領域開展合作。在隨后的實踐中,京白梨病蟲害的智能識別技術果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這場賽場的意外邂逅中,李連鵬的團隊對“北京科技小院”的扶持模式、創新策略以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深遠影響產生了濃厚興趣,團隊成員內心深處對創建科技小院的渴望愈發強烈。
我迅速將設立科技小院的構想向領導進行了匯報,不久便獲得了學校的大力扶持。眾人的熱情高漲,干勁十足!李連鵬如此說道。然而貝語網校,由于當時團隊在農業事務方面經驗不足,同時還要應對設備供應和資金保障等難題,我們團隊正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
在項目啟動階段,首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選定科技小院的地址。按照規定,申請建設的主體需具備一定的產業優勢,能夠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模范引領作用。此外,選址還需具備相對穩定和獨立的場地條件,并且不得違背“一鎮一院”的原則,這一要求讓李連鵬感到頗為棘手。為此,該團隊深入密云河南寨、通州宋莊鎮、昌平馬池口鎮等地,對設施農業、林下經濟以及大田種植進行了實地考察。在此過程中,他們就數字種植、智能管理等關鍵問題,與眾多專家、學者和村民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經過反復的實地調研與論證,劉寧教授所領導的密云區河南寨鎮提轄莊村的“鄉村振興實訓基地”引起了李連鵬的關注。該基地自成立以來,持續發揮高校人才和專業技術的優勢,為鄉村的種植、養殖、加工、病蟲害防治、農村物流、電子商務以及產品營銷等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一切,無疑為“北京科技小院”的創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鑒于該村莊地處優越之地,產業特色突出,盡管存在主導產業不足、農業產業鏈不夠完善、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較低等實際問題,但團隊仍看到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決定申請建設“鄉村振興實訓基地”,并將其命名為“北京科技小院”。
李連鵬和科技小院研究生實驗團隊
智慧系統創新實踐結碩果
考慮到河南寨鎮在設施農業領域的重要作用,劉寧教授帶領下的團隊師生,緊密圍繞村鎮設施農業的發展需求,迅速成立了暑期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并積極展開了深入的調研工作。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李連鵬帶領多位研究生,陸續走訪了南山鑫農、南山生態園、順和安康以及南山圣水采摘園等多個設施農業園區。他們走遍了超過一百座溫室大棚,細致地記錄下每位種植者的具體困難和實際需求;在棚內高達60攝氏度的酷熱中,每次走出園區,團隊成員們都已是汗如雨下、衣衫襤褸。
李連鵬團隊針對調研中揭示的具體問題,充分利用學校在相關領域的豐富資源,致力于智慧農業裝備的研發與測試、農業信息的感知及分析、產業扶持及拓展合作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努力實現“打造一個示范院落、推動一個產業發展、影響周邊農村地區”的目標。
日夜不停地進行設備的設計、安裝與測試……我們不斷優化算法,自主研發傳感器,并最終構建了一套具備自主耕作、精確灌溉和協同運輸等功能的完整產品體系,特別是在溫室大棚內,遮蔽空間的定位精度已經達到了優于5厘米的水平。
在農業信息收集的難題以及多源數據分析的復雜性面前,團隊成功研發了針對設施農業的多種智能感知系統,包括大棚控制終端、二氧化碳、溫濕度、光強以及氮磷鉀含量傳感器等共6種,并構建了一個具備自進化學習功能的數字農業云平臺。該平臺能夠實現設施園區內所有信息的實時監測、感知和可視化管理。目前,該系統已在山口莊村和提轄莊村部署了12個大棚。
科技小院智能施肥系統
科技小院研發的設施農業管理系統表現卓越,既實用又耐久,顯著提升了日光溫室蔬菜的精準控制與智能化生產能力,進而增加了作物產量并改善了產品品質。該區域負責人如此評價。通過近一年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該系統所構建的數字農業云平臺,成功實現了灌溉用水的節約達16.6%,同時肥料等投入品的用量減少了14.3%以上。環控操作、灌溉、施肥、植保等環節的勞動用工顯著減少,整體降幅達到了37.5%。在生長期內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務處首頁,預計產量將增加約16.7%,每畝地可增加收入1.25萬元,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信息科技賦能首都新農人
李連鵬始終將人才培養視為重中之重,他帶領團隊打造了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線下互動、校園與院落緊密相連的科技培訓及人才培養模式。
在北京科技小院、密云實驗中心,亦或是在中關村鄉創中心、崔村中心小學,李連鵬的身影總是忙碌而頻繁。他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組織田間觀摩、展示科技展板等多種形式,向眾多群體傳授農業信息技術,使得受益人數突破千人。在李連鵬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務處首頁,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們在科研任務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接連在各類競賽中脫穎而出。他們不僅贏得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銅獎、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復賽的一等獎、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的兩個一等獎,還榮獲了研電賽華北賽區的二等獎。此外,他們還成功入選了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鄉村振興賽道的百強創業團隊,充分展示了他們在科研和創新方面的卓越實力。
2024年,我國在北京市密云區啟動了國家首批“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建設項目。李連鵬團隊憑借科技小院在密云區河南寨鎮的強大影響力和信息科大技術的顯著優勢,成功承擔了北單家莊村和圣水頭村的建設任務,并獲得了千萬級的項目資金支持。他強調,必須充分利用學校在信息領域的特色和優勢,助力農業實現轉型升級,塑造和諧美麗的鄉村樣本,同時,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各項任務以高質高效的標準圓滿完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李連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未來數智產業學院的專職副院長,同時擔任教務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