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9 09:32:29作者:佚名
楚天都市報記者 柯稱 通訊員 馬瓊
湖北省教育廳近期揭曉了“2018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獲獎情況與整體排名。其中,一等獎有12項,二等獎也有12項,三等獎則有10項。值得一提的是,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在此次大賽中表現卓越,其報名的14個參賽項目均成功獲獎,綜合成績更是高居全省第二,同時在武漢市位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該校連續第六次在該賽事中榮獲武漢市總排名的冠軍。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校園美景
應運而生,因開放而壯大!誰能料想,這顆位于黃家湖畔的璀璨明珠,竟是由一所高職“半路出家”發展而來,在最艱苦的歲月里,學校曾四處借用教學樓進行教學,校領導甚至與學生共同擠在寢室。武交院人歷經65年的辦學之路,風雨同舟,在40年的改革開放浪潮中不斷奮進,以實干、改革和創新為動力,共同譜寫了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通過深入分析武交院成長歷程中的五個核心要素,我們能夠明確描繪出,在過去的40年間,湖北省職業教育改革與進步的清晰軌跡。
關鍵詞·合并建校
從一校八區到千畝現代化校園
上世紀50年代,為滿足計劃經濟的需求,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的前身——長航干訓班,以及武漢水運工業學校的前身——長航河運技工學校,分別于1953年和1955年成立。長航干訓班主要負責培訓長航系統的干部職工,而長航河運技工學校則專注于培養水運領域的中專人才。
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著重指出,需積極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技工學校的建設;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正式發布;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在這股勢不可擋的改革開放浪潮中,這兩所學校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良機。
面對的困難也隨之增多。1999年,我國高校實施了大規模的擴招政策,高考的錄取比例顯著提高。“中專畢業后就能找到工作”的傳統觀念逐漸不再適用,交通系統的干部學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這導致兩所學校都面臨著招生困難的局面。大約在2000年,我國高校合并的風潮激發了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黨委書記趙常生的靈感。在2001年,他與武漢水運工業學校的領導進行了一次會面,那時他首次提出了共同發展的構想。雙方的想法不謀而合,迅速達成了共識。
武交院合并建校初期校園
我們這邊擁有理論上的優勢,而另一方則具備專業的長處,兩者的結合無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2003年,省政府正式發布文件,批準成立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趙常生如今已年過七旬,他回憶說,學校當年便吸引了四千多名學子。然而,當時的舊校區總共只有195畝地,究竟該如何進行教學活動呢?
趙常生等人著手四處聯絡,尋求借用場地以設立學校,他們在東湖、武泰閘、三層樓、秦園路等多個地點展開行動,從而形成了一校八區的獨特“交院現象”。在每個校區,學校都配備了駐校干部,其中一些干部甚至與學生同住寢室,全體教師則每日往返于各校區,確保教學質量的穩定。
趙常生表示,新校區的建成正是在這種壓力下催生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當時領導層提出建設新校區的計劃,得到了上級部門的熱烈響應,但在內部卻遭遇了不小的反對聲音。一些對高職教育持懷疑態度的干部甚至張貼小字報表達反對意見。“建設新校,或許意味著冒險,但若不建,則只能坐以待斃。”武交院師生并未錯失發展的良機,他們勇敢面對可能面臨的無薪困境,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積極多方籌集資金,在洪山區白沙洲地區成功啟動了新校區的建設工程。
如今武交院設施先進環境優美
2007年,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新校區正式投用。該校現占地面積逾千畝,建筑規模超過三十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累計價值高達十億五千萬元,教學設備總價值超過八千萬,在校學生人數約一萬七千人……自武昌喻家湖至洪山黃家湖,學校的變遷令趙常生感觸良多:“改革開放所蘊含的精神,乃是堅韌不拔的創業意志,敢于創新的進取精神,以及攜手共進的現代合作理念。”很欣慰,學校成為改革開放大潮的一朵浪花。”
關鍵詞·教學改革
特色發展打造出一批專業集群
時代進步的源源不斷動力源于改革創新,這一主題同樣貫穿于教育領域的發展。對于由中等專業學校和干部培訓機構合并而成的學校而言,若欲成功開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就必須持續深化并推進改革與創新。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必須著力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旨在培養出眾多既掌握必需的理論知識又具備出色實踐技能的專門人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教務處,這些人才將主要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前線以及農村地區,滿足這些領域的迫切需求。2004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需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將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核心目標,并加強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而在今年11月通過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進一步強調要致力于培育具備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及技術技能人才。
從“迫切需要的專業人才”過渡至“具備高技術能力的人才”,再到“具備高素養的人才”,這些不同階段的表述展現了我國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的轉變。武交院的快速成長,正是由于其辦學理念始終緊密貼合時代的發展需求。
學生在校園里練習測繪技術
王進思校長表示,在高等職業教育起步階段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教務處,我校的專業布局較為粗放,主要依據的是哪些專業能吸引學生以及哪些專業就業前景較好。部分專業甚至是在開設之后才逐步配備相應的教學資源。她進一步說明,隨著近年來學校的發展戰略從追求規模轉向了追求質量和特色,專業設置上我們更加注重“以交通為特色、以工科為主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該校提出創新觀點,強調各專業不僅應具備優質的教學設施,更需與產業需求緊密融合,并且與行業內的關鍵企業構建起緊密的合作橋梁。
該校商務英語專業,招生就業表現優異,卻因不滿足既定條件,宣布自明年起暫停招生。增加專業相對簡單,而削減則需更強烈的決心和更高的智慧。在武交院,此類自我革新、勇于割舍的行動屢見不鮮。近年來,學校主動取消了不少專業,實際招生專業數已從五十余個降至約四十五個,未來還將進一步規劃,力求將專業數量控制在四十個以內。
武交院教務處處長劉浩指出,要實現科學的發展,關鍵在于凸顯學校的特色和優勢。學校持續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動,并以此為基礎,在原有的專業集群基礎上,積極構建新的專業。2019年,學校計劃增設無人機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汽車智能應用技術以及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等新專業。
關鍵詞·技能強校
競賽成績連續六年武漢第一
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總數已增至1388所,其在校生規模占據了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半以上。面對眾多院校,如何衡量它們的辦學水平?國家及省級舉辦的高職院校技能競賽,成為了衡量辦學實力的有效標準與行業趨勢的指示器。
今年12月初,喜訊傳來——2018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最終成績揭曉,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榮獲一等獎12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10個,該校在武漢地區同類院校中的總排名連續六年位居第一。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正逐漸成為培養“大國工匠”的重要基地,這一趨勢愈發顯著!
學生在實訓室練習
實際上,在短短一個月前,武交院師生對于能否成功衛冕競賽的王座,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因為今年,這項賽事首次實施了“抽測”的全覆蓋,傳統的競賽強校排名或許將迎來一場大洗牌。然而,該校在推薦組選手保持絕對優勢的同時,抽測選手也并未辜負眾人的期望,成功奪得了多個一等獎。這些學生系教育廳從學籍數據庫中隨機選取,與那些經過長期集中訓練的推薦組選手相比,他們的情況更能真實地展現各校的教學水平。劉浩如此陳述。
夏詩穎同學榮獲動漫制作賽項抽測組的一等獎,她表示,學校早已將比賽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并且堅持了15年舉辦“校園技能節”。今年,學校更是邀請了企業技術高手與學生共同競技。憑借豐富的知識積累和競賽經驗,即便臨時接到通知參加省賽,她也能從容應對。
在技能競賽中獨占鰲頭的背后,武交院擁有各類校內實驗實訓室達100個,校外實訓基地則有224個,其中包括4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和5個省級實訓基地。不僅硬件設施一流,該校近年來還通過一系列改革和創新措施,持續強化教師團隊建設,尤其注重引進企業中的技能大師和高級管理人員。
獲獎師生團隊
2018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上,該校船運學院代表隊榮獲特等獎。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指導教師陳文祥,在2017年之前,曾是湖北電建二公司的一名焊接專業技術人員。早在2006年,他就憑借在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第四名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并在同年獲得了“湖北五一勞動獎章”。學校方面相關人員多次前往陳文祥家中進行拜訪,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地說服了他,將他納入了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之中。
央視報道武交院學生發明
羅雅情的運氣尤為出眾。2013年貝語網校,身為物流學院學生的她,與隊友攜手贏得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一等獎。第二年,她憑借優異表現被破格錄取,留在母校擔任實訓指導教師。如今,學校招聘新員工通常要求研究生學歷,正是技能大賽成就了她的職業生涯。羅雅情回憶起往昔,提及當年她參加集訓時的環境頗為艱辛,缺乏模擬貨物,她便自行尋找水瓶并貼上標簽。午休時,她無處可去,只能躺在貨物托盤和紙箱上休息。而如今,她所指導的學生們,已經擁有了頂級的設備和優越的訓練條件。
該校教師隊伍中,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高達70.87%,而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比例則為45.45%,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更是達到了86.8%。此外,有5位專家享受省級以上政府的津貼,18位教師榮獲省級楚天技能名師稱號,3位教師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在專業領域,有3位專業帶頭人是省部級以上的,同時還有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關鍵詞·開放辦學
學生有人留學有人登上航母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需對職業教育及培訓體系進行優化升級,調整和改善學校及專業的布局規劃,推進辦學體制與育人機制的深化改革,同時,積極倡導并支持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企業界,對職業教育給予大力支持與協助。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副校領導姬中英指出,該校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持開放辦學理念,不斷深化與政府、行業、企業及軍隊的全方位合作;已與包括上海通用、中興通訊在內的近300家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同時,與這些企業共同設立了9所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35個校企合作工作室以及68個訂單班;此外,學校還成為了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姬中英猶記得,1999年學校設立物流專業,首批學生畢業后,中部地區尚無大型物流企業。于是她帶領這些畢業生前往深圳,向幾家集裝箱公司積極推薦。在初期校企合作階段,類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尋找企業的情況屢見不鮮,那時的合作主要聚焦于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經過不斷探索,該學校意識到,借助行業協會和學術委員會的力量,可以更高效地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現教學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對接。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全面實施“雙會雙主導”的改革模式。該校目前擔任全國交通職業教育研究會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路橋工程類專業委員會、港口物流與管理專業委員會、湖北物流職業教育集團、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超過10個行業專業協會的主任(副主任)委員或會長(副會長)單位。在今年的工作中,該校還擔任了牽頭角色,成功組建了長江經濟帶物流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
武交院首批泰國留學生畢業
學校持續推動國際間的教育交流,近年間與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超過十個國家和地區展開了教育合作;學校成功接納了兩批來自泰國的留學生;同時,舉辦了中馬“2+2”本碩連讀的國際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海外本科學習的途徑;此外,中澳合作的教育項目也已獲得批準并開始實施。
漫步于武交院的校園,常可見身著潔白海軍制服的士官生身影,他們已成為校園內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自2014年開始,學校便與中央某部攜手實施定向培養計劃,直接招募士官,如今士官班的學生人數已超過400名。今年11月份,中國軍事網對海軍航空大學舉辦的海軍空中戰勤學員進行的首次陸地跳傘訓練進行了報道,報道中展示了武交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15級船電士官班學生張皓的形象。張皓是該學院首批應征入伍的士官班學員,他在去年5月份順利通過了招飛選拔。此外,該校士官班的另一位杰出學員畢科雷,也光榮地登上了我國首艘自主研制的國產航母,開始了他的服役生涯。
士官班學生風采
關鍵詞·黨建引領
兩個課堂融合培育新時代人才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榮獲教育部授予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稱號,同時也是國家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實驗校,湖北省的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文明單位以及職業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還是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該校的高招錄取分數線連續多年位居省內同類院校之首,畢業生就業率長期穩居湖北省前五,且畢業三年后的職位晉升比例比湖北省同類院校的平均值高出近11個百分點。剖析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取得輝煌成績的秘訣,該校黨委書記楊震強調,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武交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楊震指出,該校近階段推行了“雙帶頭人”培養計劃,旨在充分發揮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并將黨建工作與業務發展緊密結合,實現共同進步。在校內二級單位,實施了黨、政職務交叉任職制度,對于學校的重大決策,則通過黨、政聯席會議共同商定。學校對黨員干部的培養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規定干部每屆任期結束后,必須參加輪訓,利用暑假時間前往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深造,以提升自身能力。
楊震指出,從今年開始,學校推行了一項新的舉措,即思想導師進駐學院,職業導師走進班級,素質導師加入社團。此舉旨在通過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導師在二級學院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通過加強黨的領導、深化主題教育活動、提供實踐輔導、開展調研訪談以及實施重點幫扶等措施,確保形勢政策、思想政治、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覆蓋學生成長的全過程;職業導師則依據學生成長的特點,指導學生合理規劃大學學習和職業發展路徑;而素質導師則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綜合素質發展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助力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實施大學生導師制度,旨在充分調動教師隊伍在德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增進師生間的緊密聯系,構建涵蓋全體師生、貫穿教育全程、覆蓋教育全領域的育人體系,以更好地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致力于培育具備發展潛力、復合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楊震強調,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不僅是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的見證者,更是其成果的獲得者。該校將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創新的大旗,全力沖刺,致力于建設成為國家一流的高職院校,努力打造成為培養“大國工匠”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