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5 12:00:05作者:佚名
7月14日,吉林農業大學于綜合教學樓一樓報告廳舉辦了2023年“訂單式”農科生暑期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旨在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糧食增產。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萬桂雙,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學軍,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鐘東,吉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張殿鋒,黨委副書記徐文生,副校長劉景圣,黨委副書記周春國均蒞臨儀式現場。該儀式由吉林農業大學校長杜銳親自主持。
在儀式現場,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萬桂雙同志發表了講話,并且代表省委組織部向劉學軍、鐘東兩位同志授予了本次暑期專題實踐活動小分隊的旗幟。
張殿鋒發表致辭,他代表學校,對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在長期以來的學校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所提供的關懷、指導與大力支持,表達了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時,他向即將踏上征程的全體同學以及辛勤耕耘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們,送上了真摯的問候。他強調,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而人才培養則是大學的核心工作。自創立之始至今75載,吉林農業大學始終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教育指導原則,將人的培養與塑造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任務。一方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教務處,學校致力于在緊密聯系土地的實踐中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它注重在服務產業的過程中加強人才培養;再者,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學校不斷推動人才培養工作的前進。作為吉林省“訂單式”農科生培養計劃的首批試點單位,該校勇于承擔重任,主動采取行動。學校始終聚焦于農業、農村以及基層人才培育的核心任務,緊抓吉林鄉村振興的核心領域。依托教育科技和人才優勢,學校強調“復合型、高素質”的培養標準,并圍繞“能夠下沉、能夠扎根、能夠勝任”的實際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教學改革的創新舉措。通過創新教學管理機制、深化“熱愛農業、振興農業”的情感教育、構建知行合一的培養模式,學校成功構建了一套具有吉林農業大學特色的農科生培養體系。
吉林農業大學教務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扎根黑土地,播撒新希望,精心耕耘,培育扎根基層的“三農”人才》為題,全面闡述了自2020年起吉林農業大學首批“訂單式”農科生招生以來的學生培養狀況、培養體系構建以及培養成果。同時,他們對《吉林農業大學2023年“訂單式”農科生暑期“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糧食豐產”專題實踐活動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
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劉兵貝語網校,作為2020級“訂單式”農科生的代表,在本次暑期專題實踐活動中發言。他誓言要不負國家及省里的厚望,不辜負學校的培育與教育,也不忘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他決心腳踏實地,深入農村,成為一名真正的將論文撰寫在土地上的農業大學學子,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吉林農業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的院長于合龍出席了本次“訂單式”農科生暑期專題實踐,并作為全體指導教師的代表發表了講話。他承諾,全體教師將全力以赴參與此次活動,確保學生得到妥善的引導和培養,并提交一份令人滿意的成果;他們愿意在農民面前保持謙遜,虛心向他們請教并學習,從他們那里汲取寶貴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他們也會運用所掌握的技術,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吉林大地的實際應用。
靖宇縣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陳建春在代表設立崗位的鄉鎮所屬的縣市區發言時指出,從基層一線的立場出發,他最期盼農業產業能夠后繼有人,衷心希望涌現出一批熱愛農業、致力于農業的年輕人才,他們能夠腳踏實地地耕耘在黑土地上。通過“訂單式”培養,致力于培育高素養人才,采用精細化管理與養成式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策略,為青年學子搭建了一條從“課堂學知識”到“實踐中運用知識”的便捷通道,成功避免了人才引進的盲目性,雖然表面上看培養周期較長,但實際上效率頗高,對于青年學子的培養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林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省“新農科”建設專家工作組、省教師發展專家工作組等相關部門,靖宇縣、柳河縣、洮南市、安圖縣等地代表,長春市國軟利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天道創業投資公司、吉林海誠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吉林農業大學2023年“訂單式”農科生暑期專題實踐活動的全體指導教師、研究生助理以及2020級所有“訂單式”農科生均出席了此次會議。
14日下午,伊通滿族自治縣迎來了本次“訂單式”農科生暑期專題實踐團——“文旅融合”伊通實踐小分隊的到來。在該縣,學校與伊通滿族自治縣共同舉辦了人才培養校地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約儀式。副校長劉景圣、伊通滿族自治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縣委常委及組織部長王菲均出席了此次簽約儀式。
在簽約儀式上,王菲對吉林農業大學師生來伊通開展合作簽約活動,并給予伊通縣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表達了熱烈的歡迎與誠摯的感激。她從伊通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儲備、旅游項目的建設進展、旅游產業的獨特優勢以及旅游發展的長遠規劃等四個維度,向吉林農大的領導與師生詳細闡述了伊通縣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劉景圣就吉林農業大學教師隊伍狀況進行了闡述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教務處,他指出,該校將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教育資源,順應形勢,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個性化教學,增強師生們的實踐意識與技能。同時,學校將與伊通地區的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強聯系,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以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教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本次專題實踐活動相關情況。
劉景圣攜手王菲正式簽署了《人才培養校地戰略合作協議書》,緊接著,吉林農業大學為伊通實踐教學基地頒發了牌匾。
學校教務部門、科技推廣與社會服務中心、宣傳部門以及經濟管理學院等單位的負責人員,全體師生員工,還有伊通滿族自治縣委組織部的相關領導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