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
更新時間:2021-11-18 00:16:21作者:admin2
一、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教材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重點不清楚,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教材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筆者每教一篇新的課文時,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給予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筆者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教材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開始備寫教案.備寫教案時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理解自己的學生,通過學生的作文,課堂作業,回答問題,考試測驗,輔導談話等諸方面進行了解.以此信息為依據,考慮如何啟發學生思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如何抓好由“知”到“能”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必不可少的一環.
二、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良好的目標意識是教師制定好教學計劃的前提.目標的制定最終要讀透教材.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全盤考慮.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乃至每堂課的目標都要心中有數、教有計劃、目標明確.教師在處理每一篇課文時,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精、要準,體現學科的系列性.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的教學與面面俱到的繁瑣講解二者效果迥異.我們一定不要企圖在一堂課內解決許多問題,大而無當等于虛設.一堂課四十五分鐘,應該講求實效.如教《母親》一課,筆者著重引導學生領會學習本文通過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學習母親宣傳真理與敵人英勇斗爭的精神.課堂上,筆者只要求學生集中考慮一個問題:這篇小說是怎樣細致、深刻地描寫跟敵人斗爭的心里活動的?這些心理描寫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性格?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這一問題,再有目的地閱讀、思考、討論中學生得出結論.這篇課文由于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一篇很長的課文只用一節課學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三、精講多練,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必須遵循實踐論的認識規律.教師的講是必要的,學生的練更必要.語文課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寫的訓練常常被擱至課尾,拖到課外,課堂書面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把練筆落實在課堂,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回指導,可以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訓練效果.筆者總是在每堂課中盡可能把教師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語文課練的內容,練的方式是多樣的.筆者這里只談談讀寫結合的訓練.所謂讀寫結合,就是說對我們解讀課文,應盡可能把它作為指導學生寫作的范文,用來指導學生的寫作.當然,閱讀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寫作,但讀寫結合于都于寫都大有好處,既提高寫作能力,又加強對學生語感的訓練,課文是范文、“例子”.所以,筆者主張在教學中應該結合課文進行寫作訓練.一方面可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寫作,另一方面可結合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寫作訓練.如學了刻畫人物的課文,讓學生練習心理描寫,練習肖像描寫;學了議論文,就讓學生訓練議論文的寫法.此外,還可結合課文進行仿寫、改寫、縮寫,還可安排單項訓練及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綜合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