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1 09:09:54作者:佚名
我們在路邊吃了奧利弗給的方便米飯,補充了能量。 我們終于在三點鐘到達阿塔爾,在阿塔爾的一家小旅館扎營。 酒店老板很“機智”,總是表現出熱心腸的態度。 一開始扎營要花2000歐吉亞(40人合),后來我答應幫他翻譯旅游廣告后,就降到了1000歐吉亞(20人合)。
第二天,我遇到了一個日本人,我向他詢問了房間的價格。 原來他只付了1000歐吉亞(20)一個房間。 作為中國人,我們總是太慷慨了……
第 151 天
店老板昨天幫聯系了車輛,明天6點30分出發。 據說6點30分就有車,但我還是猶豫不決。 不過,盡管心里估計車要七八點鐘才會到,但我還是六點三十分就起床了。 如果準時的話怎么辦?
第二天我并沒有失望。 已經八點多了,車還是沒有來。 與此同時,我給酒店老板打電話,他回復說他會來。 直到八點鐘車才來,酒店老板就直接過來給我解釋說車壞了……然后又說另一輛車正在路上,半小時后就到了。
我對這個安排頗為不滿世界上最長的火車,所以拒絕了這個提議,打車到市區找車去Chingeti。 我去運輸公司問了。 八點的車已經開走了,我只好等到下午兩點。 真是太不靠譜了!
不管怎樣,我終于在十一點左右找到了車,出發前往興格提。 下午一點,我們到達了新格提。
辛格提始建于公元777年。 歷經興衰,于13世紀重建。 它是地中海和非洲之間重要的商業中心,也是馬格里布麥加朝圣的休息站。 因此,它吸引了許多來自非洲各地的伊斯蘭學者。 他們在這里開設學校,教授學生天文學、數學和醫學。 等待。
作為伊斯蘭教第七大圣城,欽蓋蒂以其大量阿拉伯書籍收藏而聞名。 目前市內有大大小小的圖書館數家。 因為第二天要騎駱駝徒步,所以沒有時間去圖書館。 現在想起來,我還是很后悔。
辛格提市區歷史上曾三次遷徙,先是向山谷東北部(季節性河流),后向南(現古城),并于上世紀遷至現址。新城。 每一次遷徙都是由于風沙的沖擊。
撒哈拉沙漠對這座古城造成了極大的侵蝕。 許多國際組織先后來到這里清理沙子,保護古城。 古城內的建筑全部用石頭砌成,中間鋪黃土,屋頂用棗木做梁支撐。 這樣的建筑優點是可以就地取材,缺點是難以抵御撒哈拉風暴英語作文,這也是為什么新城市中有很多混凝土建筑的原因。
除了圖書館之外,古城最著名的就是星期五大清真寺。 雖然我沒有參觀圖書館,但在清真寺外遇到了圖書館的負責人。 在我來之前,我已經通過Instagram上Xingetti的各種照片認識了這位老人。 老人看到我時非常驚訝。 他一直問我是不是中國人。 他還說他上過我們央視的節目。 不知何故,感覺就像在異國他鄉遇見了一位老朋友。
第152~156天
五天四夜的撒哈拉沙漠徒步開始了。 導游名叫艾哈邁德,今年五十六歲,住在欽蓋蒂市西南十六公里的沙漠里。
早上十點,收拾好行李,我們準時出發了。 與我想象的相反,這是一次駱駝徒步,而不是騎駱駝。 因此,徒步穿越辛格提和瓦當兩座古城的難度陡增。 我個人估計難度不亞于國內五到七天的重載徒步。
先說說導游艾哈邁德吧。 這家伙其他方面都不錯,就是走得太快了。 早上步行三個小時,大概14公里,中午休息了三個小時做飯。 下午,我連續走了兩個小時,大約10公里,連一分鐘休息都沒有。 我不止一次喊過doucement,讓他走慢點,但他總是不明白,按照自己的節奏走。 直到最后一天,當他看到面前的瓷磚時,他才放慢了腳步。
我只負責背著相機包跟在后面。 他的三只駱駝負責剩下的貨物。 他還收集柴火做飯。 至于做菜,我個人還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在沙漠里,難度極大。 我姐夫中午不吃飯,只喝茶,所以我經常要一個人吃一大鍋飯,晚上也是如此。 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專業的導游,但不是專業人士世界上最長的火車,尤其是對于我這樣熱愛攝影的旅行者來說。
先說說出發前的準備吧。
有人聯系我在阿塔爾的一家酒店騎駱駝徒步。 后來才知道酒店已經轉讓兩次了。 阿塔爾住的酒店轉至Chinguetti Hotel,再從Chinguetti Hotel轉至導游。 費用大約是10000歐貴亞(192元人民幣)一天。 之前看過孤獨星球,提到費用是8000歐吉亞,所以這個價格也還算合理。
雖然導游不會說法語,但我得知酒店每天只付給他和他的駱駝3000歐吉亞,立刻就覺得酒店太黑了。 這次徒步我支付了45000歐吉亞(900元),行程持續了大約100個小時,比他們報出的五天時間略短。 價格可以接受,但我個人建議您直接聯系導游。 每天大概可以得到7000歐吉亞的折扣,這對于游客和導游來說是雙贏的。
導游帶了兩桶水,每桶50升,加上幾個小桶,一共158升水。 每天至少吃2個胡蘿卜、2個土豆、2個洋蔥、2個西紅柿、2個橙子、雞塊和沙丁魚罐頭。 除了第四天沒有吃肉讓我覺得不太滿足之外,其他的蔬菜還是足夠的。 就穿越沙漠而言,食物還是不錯的~
最后,我們來談談徒步旅行本身!
第一天離開Chingeti后,我們開始在沙漠中徒步旅行。 行程的前40公里都是沙地,很難行走。 由于這是我第一次沙漠徒步,所以我很興奮,一點也不覺得疲勞。 道路并不荒蕪,沿途雜草叢生,灌木叢生,季節性河流的河床上甚至還生長著棗椰樹。
行程的第三天和第四天,沙子少了,全是荒涼的戈壁灘,地上都是石頭。 途中,我們經過了兩個游牧家庭。 在汽車難以到達的沙漠里,他們僅靠一小片綠洲飼養了數百只山羊、幾頭驢和駱駝。 這里的生活變得異常簡單。 男主盤膝坐在帳篷里喝茶; 女主人正在搖晃一個裝著駱駝奶的羊皮容器。 女兒們忙著做自己的事,洗衣做飯; 剩下的辛苦工作全部交給了“仆人”。
對我來說,這五天四夜的生活變得極其簡單。 行走、吃飯、睡覺,走在遠離現代社會的沙漠里,吃著最簡單的飯菜,睡在天上的星空下。 我想我一定會羨慕躺在天上銀河下的場景。
徒步第三天,大腿開始酸痛,但我堅持了下來。 當時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導游從編織袋里拿出橘子,做了最簡單的面食給我吃。
第157天
第五天早上九點左右,我終于到達了瓦當這座經歷過風雨的古城。
瓦當位于阿德拉爾高原的南緣。 它是古代跨撒哈拉黃金貿易和礦鹽貿易的重要貿易中心。 確切的歷史記載是,這座城市建于15世紀。 可以肯定的是,在此之前這里曾有過貿易,比如11世紀中葉摩洛哥與當時的加納帝國之間的黃金貿易,但是否經過瓦當存在爭議。
瓦當市的名字來源于阿拉伯語,意思是“兩條河”。 這個名字不僅指的是瓦當城下的河流,還意味著一條更深層次尋求知識的河流。 這兩條河構成了瓦當市的名稱。
和Chingeti一樣,瓦當也是一座歷史古城,也分為新城和古城。 與辛格提不同的是,辛格提建城在沙漠平原邊緣,而瓦當建城在山上。 有“一人能堵,萬人不能開”之勢。
在瓦當購物了一天。 到了第二天中午,導游說安排的車還沒到。 這段時間,我一直待在檢查站,心急如焚,根本就沒有再去瓦當的意思。 此時,距離我的簽證到期還有三天。 如果我再呆一段時間,我就屬于非法居留了。 雖然毛塔人的時間觀念比前面八個黑非洲國家要強,但完全有可能在交通上拖我后腿。
不管怎樣,那天下午我回到了阿塔爾。
此時酒店里住著兩個法國人,一個是自己開車的叔叔,睡在他的車里; 房間里還住著另一位法國大姐科拉莉。 我和大姐聊了很久。 這也是我第一次用非洲法語和地道的法國人聊天。 話題涵蓋旅行、非洲和當前的法國大選。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表達。 我不知道如何更深入地表達它。 從。
大姐來毛塔十幾年了,很喜歡非洲“純真”的環境。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來到非洲的原因之一。 另外,她說她十年前乘坐過礦石列車,那是一場災難。 臨行前,她給了我一些建議以及摩洛哥提茲尼特當地人的聯系方式。 她真是一位熱心腸的女士。
第158天
我一大早就起床收拾行李。 收拾好行李后,我前往市中心,找了一輛車帶我去Choum。 我從喬姆乘坐礦石列車前往努瓦迪布。
火車原定晚上六點到站,結果果然九點多火車才到站。 當我在外面等火車時,一名憲兵告訴他火車到站后給他打電話。 當我告訴他汽車即將到達時,他實際上開始跑了。 原來,客車距離正常停車位較遠,不跑根本追不上。
我一看,這個****可能是色情的! 他連忙推著小車就跑。 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拖鞋掉在地上,也無法撿起來。 途中遇到一位叔叔,讓他幫我把行李放到車廂里。 他說客車在后面。 我繼續推進了幾十米,我的潛意識告訴我,我追不上客車了,我必須立即把行李放進鐵礦石車廂里。 碰巧看到馬車頂上有一個牧羊人在趕羊,我就請他幫我把行李放進馬車里。
↓↓↓火車上放羊的景象真是太美妙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發誓是我一生中經歷過的最激動人心的事情! 終于找到可以幫我把行李放進鐵礦車廂的人了。 當我交出最后一輛自行車的那一刻,火車竟然開動了! 是的,剛剛交給他,可還沒等安全交給他,火車就動了。 我趕緊拿起相機包上了火車。 那家伙力氣也很大,用盡全力把車舉了起來。
終于登上了傳說中的世界上最長的礦石列車。 晚上,我把頭枕在即將運往中國的鐵礦石上。 我抬頭看著滿天的星星。 我的前面和后面都是成群的羊。 雖然我全身都沾滿了灰塵,但我感到很高興。
第159天
露天車廂里很冷。 盡管我穿著睡袋,但晚上還是醒了好幾次。
但不管怎么樣,我還是能夠順利的走出茅塔。 早上太陽升起后,我就拿出相機開始拍照。 自拍的效果非常驚人。 我已經是一名挖掘鐵礦石的礦工了。 睡袋上也積了一層灰塵,所有的行李都沾滿了灰塵,連相機也不例外。
我無聊地數了數車廂,一共有96節車廂,再加上幾輛機車,就有100節車廂了。 昨天幫助我的那個人比我領先兩節車廂,和他的羊群呆在一起。 這些羊也很可憐,原本白色的毛皮都染成了灰色。 這些露天馬車是免費的,所以當地人經常乘坐它們來省錢。 盡管我有那么多行李,我卻沒有付一分錢。
上午11點,到達努瓦迪布郊區。 下車卸行李的時候,我叫人來遞行李給我。 一分鐘,他向我要2000(折合人民幣40元),我給了他500(折合人民幣10元),但他不想要。 后來我叫他去報警,他卻跑去報警,警察問我為什么不給他錢。 我說:
“我要給他工作一分鐘2000?是他有病還是我有病?” 我不想再付出了! 』 最后通過警察的調解,我給了他500。
明天是我簽證的最后一天,所以我放棄了前往努瓦迪布市,直接騎行北上前往毛塔-西撒哈拉邊境。 據說努瓦迪布有很多中國人,因為那里有一家中國漁業公司。
今天雖然風大,但狀態良好,晚上7點到達邊檢。 一位叔叔從邊防檢查中出來。 他看起來很中國人,說的是古雅的中文(他以為自己是中國人)。 他拉著我的手,把我拖到了辦公室。 但七點多辦公室就關門了,我只好在邊境過夜。
叔叔給我找了一塊地,是邊防旁邊的一輛廢棄的房車,我就在這里露營。 叔叔還讓我不要做飯,晚上就給我做。 那天晚上十點,我準時吃了一頓美味的意大利面晚餐,里面還有幾塊羊肉。 非常感謝這位叔叔讓我在毛塔的最后一晚過得如此愉快。
Day160 毛里求斯-塔吉克斯坦邊境
由于缺電,毛塔邊檢要到十點才正式開放。 經過兩次登記,我們終于可以前往西撒哈拉了。
短短三公里的時間,我就穿過了毛里塔尼亞境內、博茨瓦納控制的西撒哈拉和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 兩輛聯合國越野車停在博茨瓦納控制的西撒哈拉和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之間的山頂上。 南邊是波蘭這邊有兩輛吉普車和一個帳篷,北邊是摩洛哥那邊有七八輛吉普車。 雙方陷入對峙之中。
該地區布有大量地雷,因此通常被認為是危險區域,但我一點也不被嚇倒,因為這是一條繁忙的交通路線,有明顯的車轍和道路。 我邊騎邊向雙方打招呼。 雙方對峙的氣氛并不緊張,更多的是宣示“主權”。
↓↓↓路邊有很多被炸毀的廢棄汽車
就這樣,我進入了摩洛哥西撒哈拉。 1975年,摩洛哥奪取了西撒哈拉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隨后開始大批“移民”到該地區。 西撒哈拉的城市也非常現代化,甚至比一些非洲國家的首都還要發達。
摩洛哥的邊檢也非常現代化。 所有步行旅客必須經過安檢,所有機動車輛必須經過X光安檢后方可放行。 至于我,騎自行車是個異類,被詢問后就被放了。 由于摩洛哥目前禁止航拍,我還在考慮要不要向他們申報。 因為他們沒有檢查,所以我沒有申報。 但為了避免麻煩,我不打算在摩洛哥使用航拍(至少在城市)。
出了邊檢后,找了家餐廳吃了摩洛哥國菜“塔金”,35迪拉姆(23元人民幣)。 這是我第二次吃它,第一次是在我即將離開貝寧時在科托努的一家摩洛哥餐廳。 Tajin 是一種燉菜,通常包含洋蔥、土豆、西紅柿、橄欖、羊肉、雞肉或魚。 食客們拿起當地的圓形面包來蘸著吃,這是幾乎所有摩洛哥菜肴的吃法。
吃完飯,我們把車停在路邊。 從邊境到阿尤恩大約有800公里,中間有幾段100-200公里的無人區。 騎自行車的人補給非常困難,而且還是逆風騎行。 我成功攔截了三輛卡車,但前兩輛因為價格太高而放棄了。 第三輛卡車的司機說他會付錢給我,所以我選擇了騎車。
司機的名字叫莫薩布。 他長期參加國際長跑,非常健談。 在去達哈拉的路上,我和另外兩個搭便車的摩洛哥人聊得很開心。 晚上到達達哈拉,得知他要在這里裝魚。 裝貨后,他將前往阿加迪爾,沿途經過阿尤恩。 我問他我是否可以在車里和他一起過夜,然后我們一起步行去阿尤恩。 他同意!
第161-163天
沒想到,在達赫拉的等待卻持續了三天。 司機莫薩布接到老板的通知,需要運一車魚到阿加迪爾,我和他就留在港口,等待魚裝上船后就出發了。 魚其實第一天就裝了,但是手續要等兩天,而且手續辦完車也開不了。
黑非洲的工作效率極低。 現在看來,北非和摩洛哥的工作效率簡直不敢恭維!
↓↓↓這是司機叔叔
這三天里,我一直呆在卡車的前部。 前面有兩張小床,和我們的硬臥類似。
口岸關閉,普通人無法進入。 我跟著這輛卡車自由進出。 港口里停泊著大大小小的漁船數百艘。 有的船捕魚歸來后正在卸貨,有的船則在裝載西紅柿、土豆、橘子等食物,準備起航捕魚。
在碼頭閑逛的時候,不時有摩洛哥人走過來問我是不是在這里工作,因為這里有一個中國船長。 后來認識了兩個叔叔,是浙江舟山人,被公司派到西撒哈拉達赫拉工作。 由于舟山離我的家鄉寧波不遠,我們自然可以用吳語交流。 雖然有些單詞的發音略有不同,但完全可以理解。
據大叔介紹,這片海域主要出產軟體動物,比如墨魚、魷魚,還有一些沙丁魚、帶魚、鯧魚。 新鮮捕獲的魷魚主要出口到日本,而沙丁魚等經濟附加值較低的魷魚則在當地加工。 他們的生活也并不輕松。 他們通常一次出海一到兩個月,每兩年回家一次。 雖然工資豐厚,但能夠與家人團聚卻是他的夢想。 這就是生活...
↓↓↓傍晚時分,又一艘漁船歸來。 落在地上的沙丁魚吸引了成群的海鳥聚集在這里分享它們的盛宴。 海灘上有當地人用簡單的魚線和魚鉤釣魚。 我竟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帶魚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動。 可以想象,這個地區盛產海鮮。
↓↓↓忙碌了一天,在港口工作的年輕人終于有了一些空閑時間,他們在碼頭踢起了足球。 除了港口,我和莫薩布還會去城里吃飯。 來來回回,餐廳里的女士都認識我了。 與毛塔的女性相比,摩洛哥女性的思想稍微開放一些。 阿姨看到我是游客,同意和我合影。
↓↓↓在這里,一頓正餐大約花費20-35迪拉姆(13-23人民幣)。 當然,簡單的一頓飯,比如面包、煎蛋,也不會花那么多錢。 此外,這里的水果種類繁多,而且價格極其便宜。 對于喜歡吃水果的我來說,摩洛哥簡直就是天堂。
第三天晚上,我們等待辦理手續,終于準備出發前往阿尤恩了! 我的西撒哈拉之旅將在阿尤恩正式開始。 不過在此之前,我先去參觀一下三毛故居。 至于那里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敬請期待吧~
附錄一:袁江雷騎行回顧:
附錄2:流浪貓駕車環游世界系列
鮑勃非洲| ID:hshafrica
一個非洲故事,一次體驗之旅,一件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