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7 02:33:24作者:admin2
防已又名石蟾蜍、漢防己、山烏龜等。屬祛風濕類藥。藥材形態特征為不規則圓柱形,半圓柱形塊狀或塊片狀,常彎曲如結節狀,長3一10Cm,直徑1一6Cm,去栓皮的藥材表面淡灰黃色,可見殘留的黑褐色栓皮,彎曲處有深陷的橫溝,體重質堅實,斷面平坦,灰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狀紋理,縱剖面淺灰白色,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筋脈狀紋理。氣微,味苦。性味:苦、辛,寒。歸肺、脾、腎膀胱經。功能:祛風止痛,利水消腫。常用量4.5一9克,水煎服。傳統常用于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下肢虛熱、疥癬瘡腫、小便澀、膀胱水蓄脹滿、腳氣腫痛、水濕膨脹、痰飲等疾病的治療。凡脾胃虛弱、陽虛無濕熱、氣虛、陽虛水腫、脾腎虛寒、陰虛口舌干燥者忌用。歡迎交流與關注,感謝閱讀與點贊。
藤蔓類植物防己在中國藥典中著墨頗多,《藥典》并不認為防己利水逐飲,祛風勝濕熱的功效在所有利水逐濕藥物中效果最好,但《藥典》著重為讀者介紹到的是防己的中藥毒性。這使得這味藥物的地位一度極為尷尬。
防己在我們中藥中使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農本草經》一書已經在其震古爍今的文字中介紹到防己的使用,其書言防己有“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利大小便”的作用,這就已經將防己作為一味能夠祛風濕熱藥,利小便逐飲的功效囊括進去,防己的重要藥理價值在此可見一斑。
作為一種藤蔓類植物,防己主要生長在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這里氣候濕潤,降水豐沛,十分適合防己在這里生根發芽。光影漸移,一晃又到了水落石出,葉落知秋寒的時節,我們在這時候收獲防己的粗糙根皮,曬干之后就可入藥使用。
入藥使用的防己主要具有如下許多功效。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防己利水逐飲的重要應用。防己味苦、辛,性寒涼,能夠入膀胱經、肺經。中醫理論認為,肺主通調水道,全身水液的輸布代謝無不依賴于肺臟通調水道,并在與脾氣所化生的“宗氣”的推動作用下,將全身的水液輸布周身,如此,全身津液得容,而水液亦不至于潴留,患者不復水腫病也。
防己辛寒,入肺經、膀胱經,水腫病人水飲潴留,非辛散逐飲之力卓不能推動,防己善走下行,尤其適合治療下肢水腫疾病。其強大的利尿功效不僅可以迅速攻逐水飲,甚至還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疾病,故對于水腫伴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而言,用防己治療相關疾病如熱湯沃雪,立竿見影。
防己又是一味祛風濕,治療風濕痹痛效果較好的藥物,在我們所使用較多的治療風濕痹痛的藥物中,防己辛散能行,能通,苦寒降泄,既能夠祛風除濕,還可以清熱止痛,甚至還起到了同西藥相同的“抗炎鎮痛”效果,對于關節腫痛的“痹癥”患者,以防己祛風除濕止痛治療,效果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