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6 17:15:01作者:佚名
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優勢仗,在刀刃向內的自我重塑中,走出一條去同質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徑
近日,校友會發布了2021中國大學排名,山西省各高校在全國的排名整體大幅前移,22所高校進入全國前500名,其中率先發展的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排名分別躍至全國第72、74和121名,比2019年分別前進了28、23和82個位次。之前,中國科教評價網公布的2021-2022年中國重點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太原理工大學和山西大學排名分別躍至全國第84和91名;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公布的2020 最新中國大學評價中,太原理工大學和山西大學排名分別躍升至全國第78和94名。
表面看,這只是三個評價體系的數字變化,但其背后深層原因是省委省政府“1331工程”和“三個調整優化”大戰略的實施,是山西高等教育在轉型發展背景下的超前識變和主動應變,是全省高校在產教融合中刀刃向內的自我重塑。
在“痛點”上把脈,從“結癥”處下刀,以“錯位、低質、過剩”為紅線,三年撤銷停招本科專業277個,以“小切口”帶來了全省高等教育“大變局”
因同質化辦學導致人才過剩是當下高等教育的切膚之痛,如何解決產教“兩張皮”問題是高校改革的當務之急。
省委書記樓陽生在任省長時就親自設計實施了“1331工程”,全力推進“一校一面”特色發展。2017年3月,省政府召開實施“1331工程”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動員部署會議,以實施“1331工程”為切入點和總抓手,努力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當年12月,省政府召開“全省高等教育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工作啟動會”,正式開啟了我省高校擴招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工作,拉開了深化高等教育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等教育特色發展的序幕。
山西省教育廳李金碧告訴記者,作為當時的高教處處長山西管理職業學院讀一年多少錢,面對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與辦學定位不一致、質量不能保證、設置數量過多的專業進行“撤停并轉”,要砍掉全省高校原有專業總數的15%-20%,為新興專業設置騰退辦學空間和教學資源。很多院校都舍不得,但面對高質量轉型發展需要,必須刀刃向內重構專業體系,破繭成蝶。
太原理工大學直接對接山西14個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先后撤停17個專業,新增了應急技術與管理、機器人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文物保護與修復等14個專業。經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目前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總量達到30個,位列全國地方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