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6 17:15:01作者:佚名
中北大學堅決對生源數量不足、就業形勢嚴峻、不適應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虛、舊、僵”專業下決心調整,一步到位完成撤停,專業總數由81個減少到60個。其中工科占比由原來的65.43%增加到70%,行業背景和以工為主的辦學特色更加突出,專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在“痛點”上把脈,從“結癥”處下刀。三年來,省教育廳把該項工作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山西管理職業學院讀一年多少錢,刀刃向內,自覺“革命”,堅決撤停“錯位、低質、過剩”專業,同時發布《山西省本科專業增設指南》,引導高校主動增設與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民生急需相關的學科專業,鼓勵增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專業和填補空白專業,超前布局直接服務“14個標志性引領性產業集群”的專業。截至2020年底,全省高校共撤銷停招本科專業277個,占原有專業總數的23%,撤銷陳舊專業方向100個,占原備案專業方向的71.4%;新增設并安排招生專業187個、專業方向14個;369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其中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27個。
盤點三年來的改革成效,李金碧介紹說,經過專業優化調整,全省高校基礎傳統專業占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而新興應用專業提升了10.2個百分點。這一降一升,反映了全省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進一步提高,相信隨著內涵建設的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支持度都會進一步增強。
談起這場改革,山西大學副校長馬杰感觸頗深,對記者說:“當代大學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軸心力量,大學與社會發展的關聯度越來越強。在社會需求和有限資源牽引下,對學科、專業及其所依附的基層學術組織調整優化,既是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的要求,也是大學自身成長發展的訴求。”
不講數量講質量,不談綜合談特色,當院校建設的邏輯起點與產業緊密關聯時,高等教育對轉型發展的支撐力開始凸顯
陽春三月,臨汾各地槐花開滿山野,洪洞縣興唐寺鄉正值打造康養小鎮的關鍵期,鄉里想要開發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功能食品,得知鄉里領導的訴求后,山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劉星馬上召集團隊成員以槐米、富硒花生等為主要原料,研發出槐米醋飲、改善睡眠的植物飲料、醋泡枸杞花生等功能食品,成為該鄉招商引資交流活動的亮點。
該校黨委書記段志光表示,山西藥茶作為我省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是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有力抓手。山西中醫藥大學成立藥茶學院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調整優化”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此舉有利于產教研融合的內涵式發展,對加快推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有機銜接與深度融合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