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2 17:22:40作者:佚名
再次,可以為詩文配畫。
針對畫畫能力和想象力較好的孩子,還可以鼓勵孩子畫出句子的意象。但不需要要求孩子面面俱到,哪怕只針對其中一組對仗意象進行創造也是非常好的嘗試。
從抽象到具體,從無形到有形,這也是思維訓練的有效方式。
3. 尋找古今關聯性的詞語意象
中國文學的意象真的是博大精深,很多詞語除了本身的意思還有背后的意義和典故。在《聲律啟蒙》中,從自然萬物到歷史典故都廣泛涉及。很多家長會有這個疑問:這么多典故,很多我們作為父母都不太懂,看了注釋也覺得十分復雜,更何況孩子呢?
其實,作為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作品,里面確實有很多過于艱澀的典故,其中有些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事件緊密相關。放在古代不難解釋,但是放在生活在當代的孩童身上,理解起來太過費力。我的建議是:直接放棄意象過難的篇章,選擇那些簡單易懂的篇章和孩子共讀。畢竟什么樣的材料都只是一種工具,我們要好好使用,但是不必被工具所奴役。
學習材料的難度最重要的是把握難度適中。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和成就感:過于困難,則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既然是作為一個學習素材,我們家長大可不必想著要把每一篇都各個擊破,只選取其中適合自己孩子難度的就好。
在現代的文章和詩歌中也會用到聲律啟蒙中的意象。這也是為什么說大語文時代的學習要讓孩子更好的著眼生活,去感知身邊的事物,全方位的感知生活。通過旅行的體驗、閱讀的體驗等多方面的聯系,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對語言和文學的整體理解。
我記得在西安的旅行中,我的孩子對鐘樓和鼓樓的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因為當時在他敲擊大鐘的時候,我幫助他把“晨鐘暮鼓”的意象和鐘樓、鼓樓的意思對應了起來。
到現在,他還經常提起如何早上敲鐘,晚上敲鼓。雖然他還不能理解這最初指的是佛教的一種規訓,只能理解到“古代的人沒有鐘表,聽到敲大鐘就該起床了,聽到鼓聲就該睡覺了”。但是,這不妨礙他的理解從書本經驗到實際經驗的連接。
同樣是前文列舉的“晚照晴空”這個意象,在很多詩歌里面也反復出現過。例如凱叔的《聲律啟蒙》里面列舉的宋代宋祁的《晚冬行園》:“霜逼晴空迥,霞牽晚照低。”▼
要善于發現各個學科和事物之間的關聯性,這種建立聯系的方式也適用于各個學科。找到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甚至是幫助孩子以后的寫作文、甚至大學之后的寫論文都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相關書籍的推薦
說了方法再來說書。還是之前的觀點:如果手里已經有相關的書,只要是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就無需額外再購買。如果你還沒買,正準備入手聲律啟蒙注音版正版講解,那么下面幾個版本推薦給大家,可以按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