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6 16:12:57作者:佚名
他運用兒童視角敘事模式創造了“安徒生童話”這一文體的獨辟蹊徑,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安徒生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戲劇
相較小說和詩歌,安徒生在童年時代,就鎖定了與戲劇的緣分。安徒生的父親是當地一個貧寒的鞋匠,他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給兒子買了許多書,并為他朗讀,這些作品中,也包括喜劇作家霍貝爾的喜劇,他還曾經制作玩偶戲臺,讓安徒生能夠自由翱翔在“幻想”的世界中。
年紀稍長時,父母開始帶他到城里的大劇院看戲,他們總坐在最便宜的座位,也看不懂德文的戲劇,但這些童年的接觸激發了安徒生的戲劇之夢。成年后的他為了實現這一夢想,只身來到哥本哈根,拼盡全力想要在皇家劇院扎根。
然而,從丑小鴨成為天鵝的旅程中,總有許多蔑視和嘲笑。在經歷過數次不留情面的批評以及痛苦的學堂生活后,終于,1829年,安徒生以哥本哈根繁華地段一個教堂廢墟的鐘塔為原型,寫作劇本《尼古拉伊鐘塔上的愛情》。演出大獲成功,他的戲劇創作真正起跑。當時,他的戲劇十分賣座,在哥本哈根一家民營的大眾化劇院卡欣諾劇院里,只要宣傳中帶著“安徒生”的名頭,一定場場爆滿。
此后的人生中,他共寫作五十余部戲劇。
戲劇代表作
《阿爾芙索爾》(Alfsol,1822年6月)
《維森貝的匪徒》(Rverne i Vissenbjerg i Fyen,1822年8月)
《圣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Kjrlighed paa Nicolai Taarn eller Hvad siger Parterret,1829年)
《拉默穆爾的新娘》(Bruden fra Lammermoor,1832年)
《烏鴉》(Ravnen eller Broderprven安徒生童話選集讀后感250字,1832年)
《埃格內特和美人魚》(Agnete og Havmanden,1834年)
《離別與相逢》(Skilles og mdes,1835年)
《司普洛峨的神》(Den Usynlige paa Sprog,1839年)
《黑白混血兒》(Mulatten,1840年)
《摩爾人的女兒》(Maurerpigen,1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