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30 09:15:25作者:佚名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意大利都靈薩沃王室女王別墅中的中國風家具和壁畫。
如果說17、18世紀在意大利出現的“中國熱”是對遙遠的東方文明的一次發現,那么今時的“中國熱”應該是一次“再發現”。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走出了100多年來積貧積弱的歷史,走上復興之路的中國以其古老的文化、門類齊全的產品和高科技研發再次吸引了意大利人的目光。事實上,中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燦爛的文明歷史、經濟發展和科技活力是無法忽視的存在。曾經,新航道將世界連接起來,今天的全球化則將世界各國往來變得更為緊密。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伴隨著民族復興,中國被“重新發現”。
語言是現實的存在,它建構了人類經驗,也建構了人際關系。外語學習可以拓展人類經驗與人際關系兩個維度的邊界,然而語言的選擇和教育無疑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因素的深刻影響。語言因實際意義而存在,同時也在使用中不斷發展。漢語便是例證。與之相反,世界語發明100多年來,由于沒有現實生活基礎,母語和外語用戶需求不足,缺乏學習推動力。事實上,中意兩國在經貿、文化藝術、教育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二、兩國友好密切的往來
意大利是西方七國集團中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互惠共贏是兩個古老文明的共同選擇。2020年開年,以葡萄酒聞名的阿斯提市(Asti)市長親自帶隊,向中方政企推介當地產品,體現了加入中國市場的意愿和決心。中國企業在意大利投資,例如華為、長安汽車研發中心,意大利的工業、商業、旅游業需要龐大的中國市場。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上海“進博會”上,央視聯合意大利駐華大使館共同舉辦了“走進意大利”直播帶貨專場,多種意大利產品瞬間秒光,效果超乎預期。這一創新的合作模式為中意建交50周年添上了一份光彩。在中國倡導的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意大利積極擁抱中國市場機遇,意大利企業在中國可以找到足夠的發展空間。
中意文化藝術交流精彩紛呈。在意大利,中國文學作品譯作、藝術裝置深受民眾喜愛,工藝家的風箏、剪紙,還有藝術家的琵琶、古琴受到市民和學生的追捧,話劇、京劇、芭蕾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內蒙古藝術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唱表演令藝術底蘊深厚的意大利觀眾耳目一新,兩場演出爆滿,“Bravo”和著掌聲響徹古老的音樂廳,中國藝術的豐富性與厚重感在意大利民眾心中引發強烈共鳴。上海美食工匠制作的中式點心巧奪天工,色、型、味俱佳,征服了挑剔的意大利人的味蕾。通過不同領域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意大利人體驗、感受著遙遠的東方國度的深情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