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5 18:29:17作者:佚名
3.二期行動計劃提出到2016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目標達到75%左右,請問是如何考慮的?
答:我們組織專家和相關研究機構經過系統研究論證,最終將2016年入園率目標確定為75%左右,主要基于三點考慮:
一是回應群眾期盼。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老百姓對公平接受學前教育的訴求日益增強,加快普及學前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雖然近幾年學前教育發展很快,但“入園難”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城鄉結合部的資源短缺問題還很突出,必須進一步提高入園率,滿足人民群眾迫切的入園需求。
二是順應國際趨勢。OECD國家、金磚國家普遍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搶占人力資源早期開發高地的重要戰略舉措,加快推進普及。2012年OECD國家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平均已達92.8%,俄羅斯、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學前教育普及程度遠高于我國。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入園率,為增強國家未來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具有現實可行性。經測算,把目標確定為75%,年均增速在2.5個百分點左右,相當于近三年年均增速的70%。通過實施二期行動計劃和國家學前教育項目,保持現有的財政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減,所需硬件建設和師資需求能夠基本滿足,這一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4.實施二期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是什么?
答: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在資源、投入、師資、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
一是擴大總量。著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解決好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資源短缺問題。充分考慮城鎮化發展、老城區改造和人口流動實際,解決好城鎮及城鄉結合部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
二是調整結構。調整資源結構,著力擴大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覆蓋面,讓孩子們有園上、上得起。調整布局結構,優化幼兒園布點,讓孩子們就近入園。調整投入結構,在繼續擴大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條件保障的投入力度。
三是健全機制。創新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努力做到保工資、保安全、保運轉、保發展。完善用人機制,健全公辦園教職工編制核定和補充制度,完善工資待遇保障機制。
四是提升質量。改善辦園條件,讓各類幼兒園的師資、班額、園舍、玩教具配備等逐步達標。提高幼兒園教職工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健全幼兒園動態監管機制,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