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8 09:26:30作者:佚名
答:《評估指南》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導向,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質量,圍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五個方面提出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在辦園方向方面,圍繞“黨建工作、品德啟蒙、科學理念”提出3項關鍵指標和7個考查要點,旨在加強黨對學前教育的全面領導,促進幼兒園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社會主義辦園方向;在保育與安全方面,圍繞“衛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護”提出3項關鍵指標和11個考查要點,旨在促進幼兒園加強衛生保健與安全防護工作,確保幼兒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在教育過程方面,圍繞“活動組織、師幼互動、家園共育”提出3項關鍵指標和17個考查要點保育員的家長會自我介紹,旨在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要求,促進師幼有效互動,構建家園共育機制,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環境創設方面,圍繞“空間設施、玩具材料”提出2項關鍵指標和4個考查要點,旨在促進幼兒園創設豐富適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兒學習探索的教育環境;在教師隊伍方面,圍繞“師德師風、人員配備、專業發展和激勵機制”提出4項關鍵指標和9個考查要點,旨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激勵教師愛崗敬業、潛心育人。
答:《評估指南》著力從三方面改進優化評估方式,切實提高評估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一是突出過程評估。針對幼兒園質量評估中重終結性結果評判、輕保教過程考察的問題,強調聚焦保育教育過程及影響保教質量的關鍵因素,通過對班級師幼互動情況、對保教實施過程中教職工的觀念和行為的專業判斷,著重考察幼兒園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具體落實情況,激勵促進幼兒園不斷發展提高。二是強化自我評估。針對幼兒園被動參與、難以發揮評估的激勵作用問題,強調將自評作為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常態化手段,通過教職工深度參與保育員的家長會自我介紹,建立幼兒園自我診斷、反思和改進,外部評價激勵引導的良性發展機制,切實轉變園長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提高保教實踐能力。三是聚焦班級觀察。改變過去把關注點放在材料準備,評估過程走馬觀花,幼兒園忙于打造材料不堪重負的做法,在班級觀察時間上強調不少于半日的連續自然觀察,在觀察的覆蓋面上,強調不少于各年齡班級總數的三分之一,確保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和質量,提高評估的實效性。
答:《評估指南》充分考慮各地的實際情況,對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實施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建立黨委領導、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牽頭、部門協同、多方參與的組織實施機制,完善評估標準,編制幼兒園保教質量自評指導手冊,確保評估工作有效實施。二是明確評估周期,對自我評估,要求幼兒園每學期開展一次,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保教工作和自評的指導。對外部評估,要求縣級督導評估依據所轄園數和工作需要,原則上每3—5年為一個周期,確保每個周期內覆蓋所有幼兒園。省、市結合實際適當開展抽查。三是強化評估保障,要求各地提供必要的經費,建立專業的評估隊伍,確保評估工作順利實施。四是加強激勵引導,強調將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結果作為對幼兒園表彰獎勵、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扶持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據。同時,認真總結推廣質量評估工作的典型經驗,積極營造有利于促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