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04 09:56:32作者:佚名
寫實記錄由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學生記錄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他回過頭來看自己、反思成長經歷、感悟生命意義的過程。選擇什么來寫,這反映出他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所選定的成長經歷要詳細記錄,既便于考證、打假,也便于從中分析把握具體的潛能、品質等。在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每個人都在被大量的智能設備跟蹤著、記錄著,形成了自己很少覺察到的“數據自我”和“數字生態圈”,這為記錄學生成長經歷及其表現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走專業化評價之路
在諸如嬰幼兒奶粉質量之類的專業問題上,我們是相信少數質檢專家的意見,還是相信多數群眾的意見呢?當然,許多人可能傾向于兩方面的意見都要聽,問題是在這兩種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有時候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的意見完全相左)到底聽誰的?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社會上不少人既不聽環境部門關于空氣中輻射劑量一直在較低水平的報告,也不聽專業人士關于不當或過量食用碘鹽或其他碘化物會導致潛在的副作用的勸告,將超市食鹽搶購一空,這讓我們發現社會有時不夠理性,缺乏應有的專業態度。堅持走專業化之路、讓專業人士說了算,讓學術的內在邏輯成為專業性工作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標準,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知識界部分學者或者依附經濟,或者依附西方知識體系,專門找一些有關中國的數據,放入西方的價值體系、技術模型中,然后得出一個研究結論來,很少踏實地研究中國實踐,很少在中國敘事或中國故事的基礎上把經驗材料概念化、觀念化或理論化。學校教育過分地與經濟聯姻,會造成專業底線要求的遺忘。無論是學校物質設施,還是制度規定、活動安排等,把孩子的健康成長丟在一旁的情況時有發生,基于專業的意見往往得不到重視。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無疑是個專業活兒。素質是內在的,一般不能直接觀測,需要以活動為載體進行間接分析、推測。素質與外在表現之間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同樣的行為可能為不同的動機驅使,同樣的意圖可以通過不同的行為方式表達出來。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素質狀態不那么穩定,尤其要慎重對待。找到某種素質的關鍵表現,并且對有關表現的水平進行劃分,就像找到血壓這一外在指標來判斷心血管系統的運行狀況一樣,挑戰性很大,沒有什么捷徑可走,非下苦功夫不可。而當評價結果與高利害的招生錄取掛鉤時,這個難題必須攻克下來。要通過培養培訓以及實操,造就一支專業化評價隊伍,采取專業化的程序、辦法進行。在當前專業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適宜從最基本處做起。可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大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規定幾條底線要求,如勞動實踐多長時間,完成什么樣的勞動任務;開展什么樣的研究性學習,完成怎樣的研究報告;學習怎樣的選修課程,完成怎樣的作業或作品等。達不到底線要求的,可在招生錄取時否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