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1 17:27:02作者:佚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文匯月刊》一百多期的報告文學頭條羅列于此工匠精神通訊稿,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作品大都是主旋律的,所描寫的人物有知識界、文化界的精英,有改革先驅、小人物以及普通勞動者。例如陳祖芬的《中國牌知識分子》《最佳年齡》《一封沒有寫完的信》《走進八十年代》,黃宗英的《越過太平間》,肖復興的《留給柴達木的歌》《海河邊的一間小屋》《柴達木傳說》《柴達木作證》,孟曉云《胡楊淚》,祖慰《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陳冠柏《夕陽并不孤獨》等等。這些佳作讓我們看到在思想解放的年代,整個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怎樣為這個時代呈現(xiàn)出我們民族從來沒有過的一種精神。這是羅達成在書中用他的視角提供給我們的,讀來很有實感。
前段時間央視播送《開講啦》,演講者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九十二歲的黃旭華。他說到因為保密,父母三十年不知他的去向。直到1978年,上海《文匯月刊》發(fā)表了關于他的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母親召集全家,滿臉淚水,讀了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祖慰,這篇文章的組稿者,就是羅達成。一篇作品,能被人記住三十年,太難得了。
毛時安:重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 重建文化氛圍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題,有每個時代碰到的問題,但是不管什么時代都需要有推動時代進步的精神力量。達成的這本書提供了推動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向著未來前行的精神力量,這個精神力量是永遠需要的。寫作是不為名利為情誼,在達成的書里面我們看到了他和那些作者,他和那個時代濃重的割不斷的情誼,當然,還有我們無法言說的很多難以想象的風浪。這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我們要重建人和人之間的真誠,重建文化氛圍。
陸幸生:一份“文匯鄉(xiāng)愁” 一份“寫心檔案”
《八十年代 激情文壇》是文匯鄉(xiāng)愁更是文匯檔案,作者有著相當廣闊和多元的歷史內涵。作為曾經(jīng)的同事,我從書中更多的讀到了當年的種種細節(jié),也比過去更加深入領悟了很多人事和文本的脈絡淵源,感謝這本以生命為代價寫成的書,勾勒了一部斷代史的粗獷身影,為后代的有心人奉獻了相當詳實豐厚的經(jīng)驗資源,提供了一個文化探索可信的切入口。
羅達成的“史詩性書寫”,為八十年代文匯報的命運史留下了一份“專欄備份”;“舊交只有青山在”,也為當年的“尋火者”陳祖芬、肖復興等老朋友留下了一份真實的“寫作傳記”;更為一己的難忘生涯留下了一份“寫心”的自傳;這本書,更是羅達成為自己的引路人,為梅朵這位開拓者,留下了在難忘歲月狂飆奔行的最忠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