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1 17:27:02作者:佚名
簡平:保存《文匯月刊》讀者的記憶
這部作品是對所有《文匯月刊》讀者記憶的保存。它也保存著我整個八十年代的記憶,這樣的個人記憶和雜志是糅合在一起的。這部作品鼓舞著今天依然懷抱理想之人。我們可以看到《文匯月刊》及其編者、作者是如何以激情以熱忱以真心傳播理想,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文化,傳播智慧,這些彌足珍貴的品質如何影響文學,影響人民,影響社會,影響時代的。
楊揚:將編輯職業作為事業來做
這本書我是一口氣看完了,看完后確實很激動。《八十年代 激情文壇》不只是個人回憶,也是很有激情的關于一個時代的記憶。里面有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梅朵老師和達成老師講,不要把這里當成跳板而要當成事業。八十年代與現在最大的區別是很多人會把工作是當成事業來做,現在很多人工作都只是作為職業,什么事情對自己有利就做,做完之后就結束了。剛才大家發言中提到《文匯月刊》和時代環境的關系,和文匯報的關系,我覺得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和人的關系。80年代的知識分子葆有濃重的書生本色,大家聚在一起時總想要做一些事情,發一些聲音,成就一番事業,那是八十年代的主流和傳統。這本書讓我們回到了當年的環境氛圍中,很震撼。
朱蕊:今天我們回到“八十年代”
早上過來之前,我發了一條信息到朋友圈:“今天回到八十年代”。很多朋友都有同感,大家都非常激動。八十年代確實是一個美好的年代,雖然過去了但是它永遠存在于我們的心里。八十年代我是在大學里讀到《文匯月刊》的,后來自己也成為報紙副刊的編輯。說到編輯的工匠精神,那個年代更多的是對事情本身的關注,對工作的關注,而現在往往只是對目的的關注,這在境界和態度的層面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謝羅老師的書,讓我們重回那個激情四射的年代,重拾那個那個年代的傳統和精神。
羅達成:對一段歷史有所交代
我是非常奔放粗獷的,在書稿寫作時把我想說的話一覽無余地說了,告訴讀者我們經過的歷史是怎樣的。成書出版的時候有所選擇,正面的東西說得非常多,艱難的背景留得不夠,但是我本人十分希望留下一段完整的歷史,在我的有生之年也一定會完成這件事情。在寫稿之初,還在想答應趙麗宏要寫十萬字,后來我已經完全不受這個影響,沒有想到有這么長的篇幅。我不是為了留下一個出版物,而是作為一個親歷者必須要說真話,必須要留下一段負責任的歷史。
重點推薦
《八十年代 激情文壇——我在十年》
作 者:羅達成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時 間:2019年1月
八十年代的文壇興起了很多文學流派及思潮,包括朦朧詩派、傷痕文學等,小說、報告文學大放異彩,是中國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先發表于雜志,而后出版。羅達成的這本書,為我們細細梳理了報告文學在八十年代的發展脈絡,堪稱報告文學80-90年代的斷代史。作者用翔實的資料為我們講述與一些有名的作家如舒婷、黃宗英、肖復興、陳祖芬、理由等的來往,詳述他們的一些作品是如何產生的,可讀性強,且具有較強的史料價值。